靜脈曲張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時間:2015-10-19來源:求醫網
靜脈曲張除了影響腿的美觀外,發病初期,病人多有酸脹不適和疼痛;后期受損靜脈隆起,擴張迂曲,以小腿大隱靜脈行程為重。這種潰瘍多發生在內踝上部和小腿內側下1/3處。由于組織供血不足,潰瘍周圍組織變薄,皮膚發黑變硬,潰瘍傷口長久不愈,愈后容易復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靜脈曲張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1、靜脈曲張Ⅰ期:表層血管像蚯蚓一樣曲張,明顯凸出皮膚,曲張呈團狀或結節狀,有毛細血管擴張、網狀靜脈、踝部潮紅。
2、靜脈曲張Ⅱ期:在站立時腿部可見彎曲增粗的表淺靜脈血管,高出皮膚,在腿部抬高或平臥后可消失,常有小腿酸脹、易疲勞等不適感覺,此期是治療的較好時期。
3、靜脈曲張Ⅲ期:曲張血管增多,小腿開始出現水腫,以站立過久或勞累后較明顯,晨起時水腫可消退。患肢常比對側腿增粗,有些人還出現皮膚瘙癢,嚴重者呈現濕疹、瘀積性皮炎等皮膚病變。
4、靜脈曲張Ⅳ期:血管內血液瘀積過多,靜脈壓力明顯增高,使一部分血液成分滲透至血管外的皮膚及皮下組織,造成局部皮膚發紅,變紫,直至發黑(血中鐵元素沉積),并且失去彈性而變硬。
5、靜脈曲張Ⅴ期:已發展為急性潰瘍期,發黑變硬的皮膚在外力作用下發生破潰,采用普通方法已很難治愈,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
6、靜脈曲張Ⅵ期:靜脈曲張晚期,或未經正確治療的靜脈性潰瘍反復發作,形成臁瘡腿,常見于踝關節附近及小腿下段,俗稱“老爛腿”。
7、靜脈血栓形成:部分病人可以在曲張的淺靜脈內形成血栓,表現為局部紅腫痛,硬塊形成,疼痛影響行走。如果不及時治療,血栓有可能向上或通過交通靜脈蔓延到深靜脈,造成深靜脈血栓,有肺栓塞危及生命的風險。長期靜脈曲張的病人靜脈曲張病人靜脈壁薄弱,靜脈壓較高,加之局部血供不足引起肌肉、脂肪組織萎縮,曲張之靜脈凸現于皮下,輕度損傷即會發生潰瘍,且易損傷靜脈壁。
8、出血、潰瘍:小腿曲張靜脈所經過區域的皮膚由于營養不足,是十分脆弱的,輕微外傷,就很容易導致曲張靜脈的破裂從而引起大出血。由于出血時沒有疼痛等其它的癥狀,患者常常沒有察覺,如果發生在夜間睡覺時,將會導致十分嚴重的后果。
9、靜脈損傷:長期靜脈曲張的病人靜脈曲張病人靜脈壁薄弱,靜脈壓較高,加之局部血供不足引起肌肉、脂肪組織萎縮,曲張之靜脈凸現于皮下,輕度損傷即會發生潰瘍,且易損傷靜脈壁。
10、水腫、皮膚色素沉著:由于靜脈出現返流,患者常呈現晨輕晚重的患肢水腫。而長期的靜脈高壓導致小腿部位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紅細胞滲出后破裂,鐵紅素在皮下沉積,使得皮膚變黑,從點狀到片狀發展。
查看更多關于靜脈曲張的常見癥狀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