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的病因有哪些
時間:2014-10-12來源:求醫網
炎癥性腸病是在病原體、毒素以及某些藥物等抗原引發物的作用下,激活體液免疫反應和消化道局部免疫細胞。炎癥性腸病分為兩類:潰瘍性結腸炎和局限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確,可能是遺傳易感者,通過外源因素使腸黏膜損傷,導致免疫調節和反饋失常。局限性腸炎是由于某種病原體侵入腸上皮,爾后引起自身免疫反應所致。
一、Crohn病:
Crohn病又稱局限性腸炎。病因不明。Crohn病的發病機制有多種因素參與,如臨床狀況、宿主抵抗力、對應激的耐受力、免疫力、遺傳素質、行為模式及環境中的致病原等。現傾向于認為本病是由于某種病原體侵入腸上皮,爾后引起自身免疫反應所致,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被涉及,可能致病的抗原與宿主腸上皮蛋白質有共同的抗原性,從而導致了自身免疫。遺傳基因決定了患者對腸腔抗原物質過強的免疫應答,構成了易感性。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青壯年為最多。男女罹患無顯著差別。多數病例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反復發作,活動期與緩解期交替,至后期可進行性發展。
二、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我國發病率較低,華東醫院在2600例纖維結腸鏡中檢出率為4.45%,國內尚無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統計。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30~50歲為高峰。病因尚未闡明,有人認為遺傳易感者,再通過外源因素使腸黏膜損傷,致敏腸道淋巴組織,導致免疫調節和反饋失常,形成自身免疫反應,而出現慢性、持續的炎癥性反應。精神與感染可能為誘發因素。起病可暴發,多數為慢性復發或持續型。
炎癥性腸病的特異性致病因素及發病機制尚仍不明確。隨著遺傳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及動物模型制作方法的日益完善。世界上許多專家利用新的方法技術對炎癥性腸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認為炎癥性腸病可能是由免疫、感染、遺傳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查看更多關于炎癥性腸病的病因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