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常見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時間:2015-02-03來源:求醫網
癱瘓是神經系統常見的癥狀之一,是指肌肉活動能力的降低或喪失,如果采取積極的處理方法對癱瘓的痊愈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我們來初步了解一下癱瘓的癥狀,患者在出現癥狀的時候還需盡早就診治療。
(1)上運動神經元癱瘓特點:由于皮質運動區及下行的錐體束較集中地支配肌群,故病損常導致整個肢體癱瘓(單癱,monoplegia),一側肢體癱瘓(偏癱,hemiplegia);雙側病變可引起雙下肢癱瘓(截癱,paraplegia)或四肢癱,患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或消失,出現病理反射,無肌萎縮和肌束震顫,但長期癱瘓后可見失用性肌萎縮,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速度正常,無失神經電位。
急性嚴重病變如急性腦卒中,急性脊髓炎,由于錐體束突然中斷出現脊髓休克期,肌肉牽張反射受遏制呈現軟癱,腱反射減低或消失,持續數天或數周后牽張反射恢復,轉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休克期長短取決于病損程度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并發癥,由于肌梭對牽張反射敏感性較病前更靈敏,尤其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張力更高,表現起始阻力大,以后阻力迅速下降,呈折刀現象(clasp-knife phenomenon)。
(2)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特點:癱瘓肌肉的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使單突觸牽張反射中斷),肌萎縮早期(約數周)出現(前角細胞的肌營養作用障礙),可見肌束震顫,無病理反射,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速度減低和失神經電位。
下運動神經元病變多由1個或數個相鄰脊神經根,周圍神經或神經叢病變所致,常僅侵犯某一肌群,引起部分肌肉癱瘓或單肢癱;多發性神經根或神經病變也可引起四肢癱如Guillain-Barr綜合征。
查看更多關于癱瘓常見的臨床表現有哪些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