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動脈狹窄在治療的同時需要注意什么
時間:2015-12-03來源:求醫網
腎動脈狹窄是一種并不多見的一種腎血管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腎血管性高血壓和缺血性腎病。只要及時解除腎動脈狹窄或阻塞,病變血管重新通暢后,高血壓可被治愈,腎功能減退可以逆轉。在腎動脈狹窄的治療方法中,效果較好且選用較頻繁的便是介入治療術。然而手術也并不是治療腎動脈狹窄的最完好的方法,那么,腎動脈狹窄在治療的同時需要注意什么?
腎動脈狹窄在治療的同時需要注意一下事項:
1、做完腎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回到病房后,患者一定要臥床。拔除血管鞘后穿刺一側下肢應一定制動至少6小時,整個臥床時間為24小時,具體時間由醫生根據每個病人的不同特點來確定。在臥床的前6個小時,患者不能自己抬頭,不能彎曲穿刺一側的下肢,也不能側臥。如要大、小便,也應在床上進行。
2、做完腎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后,由于長時間臥床及制動,多數腎動脈狹窄患者都會覺得腰痛。這種腰痛為雙側性,多在臥床6小時以后出現。這種由于姿勢固定產生的腰痛有時可與腎動脈閉塞產生的腰痛相似,但急性腎動脈閉塞的腰痛多為脹痛,且為一側性。對于這種因體位造成的腰痛,可在腰背部墊一些毛巾一類的軟東西,必要時也可注射鎮靜劑或鎮痛藥改善癥狀。下床活動后這些癥狀即可消失。
3、腎動脈狹窄在介入治療進行的是動脈血管的操作,術后需要觀察傷口局部有無出血。如包扎的敷料滲血,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此外,還要注意包扎側肢體的顏色,有無明顯發涼或疼痛等異常現象。當然,醫護人員也會對這些問題進行觀察。
4、由于造影時用的造影劑對腎功能可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做完腎動脈狹窄介人治療后,尤其對于老年人、原有腎功能損害及心衰患者,手術后的尿量觀察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尿的顏色,如果出現血尿(尿的顏色發紅)應及時通知醫生或護士。
5、腎動脈狹窄患者術后回到病房后即可正常飲食,但在臥床期間較好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湯等。較好不要吃油膩、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否則容易出現腹痛、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癥狀。一般留置在血管內的鞘管通常在手術完成后4~6小時拔除,但對于復雜病變等其他特殊情況則可能要保留到術后24小時。
以上就是“腎動脈狹窄在治療的同時需要注意什么”的相關介紹,另外,腎動脈狹窄介入治療后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穿刺部位的滲血。在鞘管未拔除前,常可見覆蓋穿刺部位的敷料被浸透。通常,滲血都不嚴重,不必處理;但如果滲血較明顯,還是應請醫生及時處理(或更換敷料,或提前拔除鞘管)。所以觀察敷料的滲血情況也很重要。
查看更多關于腎動脈狹窄在治療的同時需要注意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