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治療方法
時間:2015-02-03來源:求醫網
骨髓炎為一種骨的感染和破壞,可由需氧或厭氧菌,分枝桿菌及真菌引起。骨髓炎好發于長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傷或手術引起的穿透性骨損傷部位。急性骨髓炎癥期,尤其是有全身中毒癥狀如寒戰、脈快、頭痛等,要注意觀察體溫、脈搏、血壓等病情變化,有高熱休克者,給予氧氣吸入,激素治療和人工冬眠,有昏迷者應專人護理。體溫高于39.5℃者,需要給予物理降溫。
多數骨髓炎患者對抗生素及鎮痛藥物有效,活檢或細菌培養可更好指導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治療療程通常是4到8周,根據感染的類型及對抗感染藥物的反應而有所差異。有些病例可能需要局部制動。
慢性骨髓炎病人保持傷口排膿通暢,病變部位死腔的擴大引流,使死骨與病骨完全分離后,施行手術清除死骨,刮除肉芽組織,消滅死腔,同時進行全身治療。
查看更多關于骨髓炎的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