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有哪些
時間:2016-03-21來源:求醫網
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有哪些呢?隨著腎病發病率的不斷高漲,對于慢性腎盂腎炎這類的疾病,相信大家也并不陌生了,這是一種常見的腎疾病,多是由細菌感染腎臟而引起的,這種疾病的病因是非常的復雜,為了讓大家可以全面的了解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有哪些?希望大家能夠細心閱讀。
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有哪些?慢性腎盂腎炎常見于女性,有的病人在兒童時期有過急性尿路感染,經過治療,癥狀消失,但仍有“無癥狀菌尿”,到成人時逐漸發展為慢性腎盂腎炎,有些急性腎盂腎炎治愈后,因經尿道器械檢查后而又激發感染,尿流不暢(如后尿道瓣膜,膀胱憩室,尿路結石和神經原性膀胱等),膀胱輸尿管反流也是引起反復尿路感染,腎瘢痕形成,腎功能損害的主要原因,革蘭陰性菌的尿路感染,可引起全身和局部反應,在反復感染的病人中抗體增加,這些抗體大多數為IgG和IgA,IgG抗體可能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并能固定補體,從而造成腎臟損害。
(二)發病機制
如果尿路梗阻,畸形及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等易感因素持續存在,抗菌治療未能徹底控制急性腎盂腎炎期形成的腎盂黏膜下的炎癥或小膿瘍,可留下小瘢痕,引起腎內梗阻,致使疾病反復發作及慢性遷延。
有人認為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參與,有部分病人在急性腎盂腎炎期尿培養發現致病菌,而在以后的慢性進程中,尿培養卻再沒有致病菌出現,而疾病仍逐漸進入慢性腎盂腎炎,推測腎感染后,機體產生了抗大腸埃希桿菌的抗體,而腎組織與這些細菌有共同抗原性,致病菌消失后,這種抗體繼續與腎組織抗原發生免疫反應,從而引起腎損害,現已發現有一種腎小管抗原(Tamm-Horsfall蛋白,稱THP),與大腸埃希桿菌有共同的抗原性,抗大腸埃希桿菌的抗體可同時抗腎小管上皮細胞的THP,這可能與腎間質的慢性炎癥發生有關。
近代研究發現,任何慢性腎臟病,一旦出現腎間質的炎癥細胞浸潤,都有可能通過細胞因子釋放致成腎組織損傷,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亦可能與此有關。
L型細菌的存在使腎盂腎炎的治療更困難,這些細菌首先由Lister發現,故命名L型細菌,其形成是由于在抗菌藥治療中或抗體,補體,溶菌酶的作用下,致病菌的胞膜破裂,僅存原漿質,隱藏在腎髓質的高滲區繼續生存,一般的抗菌藥不能將它徹底殺滅,待其生存環境好轉,L型細菌又恢復原形,繼續生長繁殖,使腎盂腎炎復燃,造成病情遷延難治,據調查尿培養陰性的慢性腎盂腎炎中,約20%可找到L型細菌。
通過以上的兩大點我們對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有哪些也有所了解了。慢性腎盂會對腎炎患者造成的危害相當之大,希望大家能夠充分認識慢性腎盂腎炎這種疾病,慢性腎盂腎炎的主要病因是腎臟受細菌感染而導致的,因此,我們應該要注意衛生,避免細菌性的感染,這樣才能有效地預防疾病。祝患者朋友在日康復!
查看更多關于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