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 醫院資訊 > 結直腸癌的介入治療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 【類型】三級甲等 / 綜合醫院
- 【電話】0756-2528888
- 【網址】www.zsufivehos.com
- 【地址】珠海市香洲區梅華東路52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上午
心內科/韓君勇 心內科/張書亞
心內科/林岫芳 泌尿外科/李懷富
心內科/張群英 心內科/譚劼
內分泌科/謝丹紅 腫瘤科/程志斌
兒科/周傳新 耳鼻喉科/樊韻平
婦產科/王桂榮 婦產科/蘇兆娟
婦產科/孫紅軍 感染病科/夏瑾瑜
高壓氧/鐘 明 骨科/王希
骨科/趙慶 呼吸內科/黃瑾
呼吸內科/鄔偉明 康復科/張 溟
口腔科/李春陽 老年病科/王新新
美容外科/邵麗娜 泌尿外科/馮旭升
內分泌科/孫遼 腦外科/蔡贛橋
皮膚科/陸東慶 皮膚科/黃慧
普外科/張百萌 普外科/湯聰
普外科/曾慶安 普外科/侯冰宗
燒傷整形科/辛儉 神經內科/韓蓉蓉
神經內科/麥衛華 腎內科/李中和
腎內科/張樺 疼痛門診/李有臣
消化內科/郭惠學 消化內科/宋家武
消化內科/衛金歧 心理及性咨詢科/周紹輝
胸外科/丁連舉 胸外科/韓強
血液風濕科/侯麗君 眼科/顧敏
眼科/李勤 預防保健科/王艷秋
預防保健科/張蓬 中西醫結合科/師晶麗
中西醫結合科/屈麗波 中西醫結合科/蔡代仲
腫瘤科/彭培建
下午
心內科/彭健 心內科/張書亞
心內科/尚斌芳 泌尿外科/郭德榮
兒科/郭毅 耳鼻喉科/樊韻平
婦產科/王峰 婦產科/蘇兆娟
婦產科/孫紅軍 感染病科/周耀勇
高壓氧/鐘 明 骨科/王希
骨科/趙慶 骨科/王文章
呼吸內科/王小華 康復科/耿建紅
口腔科/李春陽 老年病科/梁玉娥
美容外科/邵麗娜 泌尿外科/苗永青
內分泌科/王艷秋 皮膚科/陸東慶
皮膚科/肖佐環 普外科/殷放
普外科/呂寶軍 燒傷整形科/辛儉
神經內科/韓蓉蓉 腎內科/崔彤霞
消化內科/衛金歧 心理及性咨詢科/周紹輝
胸外科/丁連舉 胸外科/韓強
眼科/顧敏 中西醫結合科/師晶麗
中西醫結合科/蔡代仲 腫瘤科/王思陽
腫瘤科/馬琳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結直腸癌的介入治療
時間:2012-10-25 18:49來源:求醫網
結直腸癌的介入治療
[摘要] 目的 探討介入放射學在結直腸癌診治中的價值。方法 49 例結直腸癌患者分別用DSA 法進行了選擇性動脈造影和區域化療,對1例晚期直腸癌患者和1 例直腸癌術后肝轉移患者,留置了化療泵( PCS) 。結果 所有結直腸癌病灶在動脈造影時均明確顯示,與手術符合率100 %。22例有不同程度腸梗阻的直腸癌患者,經動脈區域化療后,20例癥狀得到改善。所有病例均無與插管有關的并發癥。結論 介入放射學為結直腸癌的診治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關鍵詞] 介入放射學 結直腸癌 診斷 治療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Rectal Carcinoma
DU Zi-zhong WANG Chen HUANG Bang-rong ZHANG Yong-ping
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i Radiology,Gau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carcinoma. Methods We performed selective arterial angiography and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in 49 patients who suf2fered colorectal carcinoma. Port —catheter system ( PCS) were implanted in two patients who suffered nonresectable rectalcarcinoma and rectal carcinoma with liver metastasis respectively. Results All the colorectal carcinoma focuses were clearlyshowed in the selective arterial angiography. The results were proved to be complete right by surgical operation. After in2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six out of seven patients who suffered ileus for the reason of rectal carcinoma improved their symp2toms. No complicatio of catheteration were found.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provides a new way for 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Key words]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olorectal neoplasms Diagnosis Therapy
結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自 年Miles 手術創建以來, 盡管手術技巧和綜合治療有所改進和提高, 但結直腸癌治療術后的5 年生存率仍在50 %左右。影響其5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腫瘤的復發和轉移, 目前尚無有效方法預防。年4月起, 我們采用介入導管動脈化療替代結直腸癌治療術后的口服和靜脈注射化療,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我們從 年4月至 年11 月,共對49 例結直腸癌患者進行了動脈造影及區域化療,其中男23 例,女26 例,男∶女= 0﹒96∶1 ,年齡范圍27~85 歲,平均58﹒2 歲,直腸癌25例,升結腸癌8 例,橫結腸癌3 例,降結腸癌3 例,乙狀結腸癌8 例,盲腸直腸同時癌1 例,直腸降結腸同時癌1 例。41例進行了外科手術,術前發現肝轉移2例,術后肝轉移8 例,盆腔轉移3 例,術后復發4 例。病理:中分化腺癌29例,高分化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2 例,粘液腺癌8 例,乳頭狀腺癌2例。Dukes 分期:A :0 例,B :35 例,C:10 例,D :4 例。GE平板 — 型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系統,造影劑選用非離子型造影劑。
采用改良的Seldinger 法穿刺股動脈,用5F Cobra 導管分別行腸系膜上、下動脈造影,明確病灶位置后,盡量超選擇至腫瘤的供血動脈(如:直腸癌選擇直腸上動脈,回盲部癌選擇回結腸動脈,升結腸癌選擇右結腸動脈等) 。進行區域化療,對部分直腸癌者還行髂內動脈造影、化療。若超選擇有困難,則行腸系膜上動脈或腸系膜下動脈化療。對有肝轉移或盆腔轉移的患者同時行肝動脈、髂內動脈造影化療。化療方案: 5-氟尿嘧啶( 5-Fu) mg , 絲裂霉素C(MMC)8mg ,奧沙利鉑100~200mg,超液化碘油5ml。1 例晚期直腸癌患者于腸系膜下動脈內留置化療泵,1例直腸癌術后肝轉移患者,于肝固有動脈內留置了化療泵。
2 結果
所有結直腸癌,動脈造影時均表現為供血動脈增粗,其末梢分支增多、紊亂,實質期可見明顯腫瘤染色,部分病例可見動靜脈瘺。通過對供血動脈的分析,可對腫瘤部位做出準確判斷,與手術符合率為100 %。1 例術后復發患者,行乙狀結腸鏡檢僅發現了距離肛門較近的病灶,而漏診了較小的降結腸病灶,但這些病灶在血管造影中均清晰顯示。22例有不同程度腸梗阻的直腸癌患者,經動脈區域化療后,20例(86 %) 癥狀改善。結腸癌肝轉移患者,肝動脈造影多表現為多發、環形腫瘤染色。盆腔轉移,髂內動脈造影則表現為斑片狀不規則腫瘤染色灶。所有病例均未發生與插管有關的并發癥,病人術中無明顯不適,均未給予鎮靜及止痛處理。全部49例患者除1例于10個月時因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及2例于13個月時因肺心病合并感染死亡外,其余47例均成活15個月以上。其中11例存活7年以上。
3 討論
結直腸癌的診斷通常是用肛門指診、氣鋇灌腸、纖維結腸鏡檢做出,但由于腸道準備欠佳、結腸迂曲冗長等因素,常會造成漏診,尤其是對多發病灶或較小病灶其漏診率更高,而通過DSA 的方法則可提高診斷的正確率,并可為手術的準確定位提供幫助。另外由于氣鋇灌腸、纖維結腸鏡檢有一定的痛苦,因此對老年、體弱或其他原因而不能配合檢查的患者,血管造影不失為一種痛苦小、易接受的有效檢查手段。結直腸癌的治療主要是靠早期發現及時手術切除,但由于術前、術后的轉移,復發率較高,術后5 年生存率僅在50 %左右。文獻報道,大腸癌病人初次手術時約有10 %~25 %已有肝轉移,術后復發率12 %~50 % ,穿透腸壁同時有淋巴結轉移的直腸癌復發率高達40 %~65 %。本組病例中,29 %的患者有轉移或復發。為了提高治療效果,目前多采用手術切除結合術前、術后全身化療的綜合療法,但因腫瘤局部藥物濃度低,且全身副作用大,故效果并不理想。介入放射學則在這方面顯示出其獨到之處,通過超選擇插管動脈化療,可以明顯提高腫瘤局部的藥物濃度。Maure 等對消化道腫瘤區域動脈灌注化療的研究結果表明,區域灌注化療腫瘤邊緣化療藥物濃度是全身化療時的9~68 倍,且對象奧沙利鉑這樣易與血漿蛋白結合而藥效降低的化療藥物,通過動脈灌注可使藥物效價提高2~22 倍,療效提高4~10 倍。由于化療藥物刺激腫瘤供血動脈,可使腫瘤自身血管痙攣、收縮,灌注2 周后手術,術中出血量減少,同時造成腫瘤組織周圍水腫,刺激局部瘤周組織引起大量細胞浸潤及纖維組織增生,防止癌細胞擴散和轉移。
對晚期無法切除的病灶,通過局部化療,可望改善癥狀或獲得手術機會。本組中有22 例直腸癌伴有不同程度腸梗阻患者,在動脈化療后20例癥狀得到改善。Ester 等采用雙側髂內動脈灌注5-Fu 和MMC ,使50 %復發無法切除的直腸癌患者疼痛緩解。對于晚期合并腸梗阻的病人,可采用內支架置入的方法,解除梗阻癥狀提高生存質量。為了減少反復插管給患者帶來的不便,對失去手術機會、肝轉移、復發的患者,可嘗試通過介入的方法在局部留置化療泵,進行規律的動脈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