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始建于1928年,由愛國華僑和地方優秀人士為弘揚中山先生“天下為公,造福社會”的精神捐資興建而成。時任廈門大學...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 醫院資訊 > 11歲“小胖墩”得了重度脂肪肝
11歲“小胖墩”得了重度脂肪肝
時間:2012-10-28 15:47來源:求醫網
11歲的小胖(化名)身高不足160厘米,體重卻達90公斤。去年,他到中山醫院消化內科檢查,小小年紀竟被查出患有重度脂肪肝。
中山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陳立剛說,小胖在體檢中發現轉氨酶異常,到多家醫院檢查后,醫生多懷疑為病毒性肝炎。于是,頭半年時間,小胖輾轉多家醫院,都花在治病毒性肝炎上。后來有朋友提醒“孩子這么胖,會不會有脂肪肝”,才點醒了父母。他們把小胖送到中山醫院,彩超查出小胖患有重度脂肪肝,代謝指標是正常的3到5倍。由于兒科沒有專門的門診,小胖被轉到成人消化內科。
醫生發現,小胖的脂肪肝與遺傳有關,他父母也都是胖子,一家人都愛吃“重口味”油膩食物,父親還常常飲酒。
由于小胖的情況需要系統治療,醫生將他轉到綜合治療科,營養專家幫他調整飲食習慣,制定飲食方案。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小胖體重下降到80公斤左右,并得到控制,轉氨酶也比較穩定,恢復到中度脂肪肝水平。
陳立剛說,節食治療并非越快越好,以每月四五斤為佳,否則將引起代謝紊亂。兒童脂肪肝治療以基礎治療為主,盡量減少藥物影響。
記者 蘇奇 通訊員 陳芳
>>>鏈接
脂肪肝高危人群
哪些人群最應該注意呢?陳立剛說,肥胖人群,尤其是腹型肥胖者即挺著“將軍肚”的人,長期飲酒及經常食用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及缺少運動者是高危人群。
近年來脂肪肝發病呈年輕化趨勢,許多年輕人飲食結構不合理,休息少,以車代步缺乏合理運動,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脂肪肝還具有區域差異性,東南沿海因飲食習慣,發病率較高。
陳立剛建議市民,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還應定期到專業門診咨詢,并接受完整體檢,及時發現身體存在的危險信號。
【相關新聞】
閩南首家脂肪肝專病門診
落戶中山醫院
本報訊(記者 蘇奇 通訊員 陳芳)昨日下午,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消化內科脂肪肝專病門診舉行揭牌儀式,這是閩南地區首家、全省第二家脂肪肝專病門診。
據悉,國內醫師協會主辦“2012國內脂肪肝健康促進項目”,計劃今年在國內34家醫院展開。目前,中山醫院已有胃食管反流病、炎癥性腸病、膽胰疾病等專病門診,其中胃食管反流病、炎癥性腸病均有授牌。
脂肪肝并不是“胖子專屬”
脂肪肝已成閩南第二大肝病,但許多市民拿它“不當病”,專家提醒關注三大誤區
記者 蘇奇 通訊員 陳芳
國內醫師協會調查發現,近年來,脂肪肝發病率在閩南地區呈逐年遞增趨勢,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中山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陳立剛介紹,脂肪肝其實是發生在肝臟中的代謝紊亂,可以理解為肝臟堆積了過多的脂肪。
市民對脂肪肝及其危害認識不足,拿它“不當病”,這是長期存在的一大誤區。陳立剛說,脂肪肝癥狀不明顯,并不容易被察覺,往往是體檢時才查出。它與許多心腦血管疾病互為因果,會引起多種綜合癥,其危害性不容忽視。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將引發肝纖維化、肝硬化、脂肪肝,患者“三高”疾病及腫瘤發病率也較高。
許多人都以為“瘦子”不會得脂肪肝,這是又一大誤區。陳立剛說,雖然脂肪肝患者多有肥胖癥,但脂肪肝并不是“胖子專屬”。許多“瘦子”體內卻可能是個“胖子”,這大多與遺傳因素及代謝功能未有效發揮有關。“瘦子”們往往更應引起重視,因為他們往往不會考慮這個問題,即便體檢也不會主動關注。許多患者在發現時,血脂代謝、肝代謝等功能都已出現嚴重問題。而早期脂肪肝是可逆性的,若采取科學、規范治療,是可以痊愈的。
認為脂肪肝只要少喝酒,多吃素,多運動,自然就會好了,這又是一大誤區。陳立剛說,許多脂肪肝患者除了接受基礎治療(即“管住嘴,動動腿”)外,醫生還會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實施個性化治療,并配合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