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市紅十字會醫院(Yulin Red Cross Hospital)坐落在譽為嶺南都會之稱的玉林市東郊,南流江畔,比鄰市經濟開發區,距南... [ 詳細 ]
止咳化痰中成藥
時間:2012-10-30 13:58來源:求醫網
(1)川貝清肺糖漿:本品含有枇杷葉、苦杏仁、川貝母、麥冬、地黃、甘草、桔梗、薄荷等成分。功能清肺潤燥,止咳化痰。用于風熱感冒引起的燥咳,咽干咽痛。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引起的肺熱咳嗽,唇鼻干燥,頭痛,舌紅少津等癥有良效。口服每次15~30毫升,一日3次。小兒酌減。
(2)二母寧嗽丸:本品由石膏、知母、貝母、梔子、黃芩、瓜蔞子、茯苓、桑皮、枳實、五味子、橘皮、甘草等組成。功能清肺潤燥,化痰止咳。用于燥熱蘊肺,肺熱咳嗽,痰黃而黏,不易咯出,胸悶氣促,久咳不止,聲啞喉痛。口服每次2丸(12~18克),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小兒酌減。
(3)通宣理肺丸:本品由紫蘇葉、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黃、甘草、陳皮、半夏(制)、茯苓、枳殼(炒)、黃芩等組成。目前市售除丸劑外,還有顆粒、膏滋、膠囊、口服液等不同劑型。功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嗽。適用于治療風寒表證之咳嗽氣促,惡寒重、發熱輕,頭痛鼻塞,咳嗽痰白,無汗而喘者。丸劑:口服每次2丸(12克),每日2~3次。風熱感冒及陰虛咳嗽忌用。忌食生冷油膩之品。
(4)橘紅片(丸、沖劑):藥物組成為橘紅、陳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蘇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蔞皮、浙貝母、地黃、麥冬、石膏等。功能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咯出,胸悶口干。可用于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服法:大蜜丸,每次12克;小蜜丸,每次12克;片劑,每次4片。每日2次。
(5)養陰清肺膏:含地黃、麥冬、白芍、玄參、牡丹皮、川貝母、薄荷、甘草等成分。除膏滋外,沖劑、口服液、丸劑、糖漿、合劑等制劑功用均相同。功能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用于陰虛肺熱,內燥津虧之咳嗽少痰,口干舌燥,咽喉腫痛,乳蛾喉痹,久嗽音啞。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腭扁桃體炎、慢性咽炎有療效。服法:膏滋每次15~20克;沖劑每次1包(15克);口服液每次10~20毫升;蜜丸每次2丸(18克)。均為每日2次。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6)川貝止咳露:含川貝、百部、枇杷葉、前胡、薄荷腦、桔梗、桑白皮等成分。功能止嗽祛痰。用于風熱咳嗽,痰多上氣或燥咳。口服每次15毫升,每日3次;小兒減半。
(7)小兒咳喘靈沖劑:主要成分為麻黃、金銀花、苦杏仁、板藍根、石膏、甘草、瓜蔞等中藥。功能宣肺,清熱,止咳,祛痰,平喘。適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小兒肺炎,癥見咳嗽不爽,身熱有汗,微惡風寒,頭痛鼻塞,口干咽痛,舌苔薄黃者。服法:沖劑,2歲以內,每次1克(每袋包裝含lo克);3~4歲,每次1.5克;5~7歲,每次2克。每日3~4次,開水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