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龍南醫院地處石油、石化企業中心區域,始建于1997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三級甲等醫院,是... [ 詳細 ]
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教育
時間:2012-10-31 20:05來源:求醫網
功能康復鍛煉必須術后即開始, 膝關節置換手術對膝關節解剖關系破壞較大,術后關節液不能有效循環,使纖維蛋白沉積,同時滑膜細胞增生活躍,產生大量薪液和纖維蛋白組織,造成關節粘連和僵硬閉 。早期使用下肢關節康復治療儀( C P M) , 鍛煉可在軟組織尚未形成粘連或粘連未完全機化時, 加快關節內積血潔除,促進關節軟骨和周圍組織的自身修復, 解術后疼痛,傷口愈合快,最大限度地恢復膝關節功能啪 。常規要求術后第 2 d使用 C P M裝置。
但我科發現使用過早會增加切口滲出和引流量。影響切口愈合,經過試驗和觀察,術后第5d開始使用為佳。床上功能鍛煉 被動活動: 為使患者能夠早 期功能鍛煉 ,術后給予硬膜外鎮痛網 。術后第 l d開始由護士或家屬進行患肢按摩和活動踝關節、足各關節。家屬可手握患肢足跟, 另一手托小腿后側,進行患膝的屈伸鍛煉 ,注意屈膝在 40度左右,避免切口疼痛及滲血。術后第 5 d開始使用 C P M行膝關節功 能鍛煉,每日2次 ,每次 2 h 。從 4 0 度開始, 每日增加 5 度 - 1 0 度 , 待屈曲度達到 9 0 度 以上 , 手術切口愈合, 主 動關節內活動無疼痛, 腫脹停止或消退,即可停機,時間為術后 2 ~ 3周。主動活動: 術后即可進行股四 頭肌的等長收縮和踝關節、足各關節的主動活動,每次 1 5 2 0 mi n做成百次的收縮。術后第 2 d 拔除引 流管后在護士或家屬幫助下主動鍛煉,具體辦法:取仰臥位, 雙手支撐床面 ,伸膝關節將肢體抬離床面,雙下肢交替進行,同時進行患膝主動的屈伸鍛煉 ,即小床邊患肢下垂 , 緩慢屈伸膝關節, 仰臥位時將患肢伸直, 緩慢屈伸膝關節和髖關節, 還可仰 臥位患肢蹬在床頭用力 , 持續數秒后放松 , 如此重 復進行, 以鍛煉患肢力量, 為下床活動做好準備。
下床功能鍛煉待使用 C P M鍛煉使膝關節屈曲度達到 9 O 度 即可下床活動,剛開始活動時必須 由 2人攙扶進行 ,以免因長時間臥床出現頭暈等現象而摔倒,重心放在健肢 5 - 1 0 mi n再將移至患肢 5-1 0 分 ,休息片刻, 無頭暈的情況下可在室內行走 10步左右。大部分患者因心理障礙或疼痛而不會屈膝行走,攙扶者需不停地提醒患者抬腿屈膝, 逐步恢復正常的行走姿勢。術后半個月可借助助步器或雙拐自行鍛煉 ,拐杖應承擔體重的 5 0 %,逐步過渡到單拐, 最終棄拐自行行走。在使用單拐時,拐應與患肢同步,與健側交替,上樓時健側先上,下樓時患側先下, 能有效地保護置換后的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