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中醫醫院是武漢市中醫醫療、教學、科研中心,是湖北省三級優秀中醫醫院,是武漢市文明品牌醫院。醫院始建于1955年,其前身為建于1910年的... [ 詳細 ]
藥引之趣
時間:2012-11-01 12:45來源:求醫網
提起藥引子,老百姓都知道,生姜、大蔥、大棗、紅糖、蜂蜜等都是常用的藥引子。藥引子,顧名思義,就是將治病的藥引到患病之處,使其發揮最大的藥效,起到增效、解毒、矯味、護胃等作用。
清代尤怡《醫學讀書記》說:“藥無引使,則不通病所。”清代末年人龍子章在其所著《蠢子意》一書中寫了一節文字,名為“大藥引子甚是得力”,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也頗實用,現擇于下,供讀者參考。
治病引子最為先,引子便是先行官。
先鋒如硬實,它自打敵前。
我嘗治傷寒,大蔥一把煮水煎。
我嘗治吐衄,茅根一握煮水煎。
我嘗治腹痛,黑豆一碗煮水煎。
我嘗治尿血,薊根一束煮水煎。
我嘗治瘡腫,忍冬一掏煮水煎。
我嘗治風癥,艾葉一團煮水煎。
我嘗治眼紅,薄荷一襟煮水煎。
我嘗治滑瀉,五倍一兩煮水煎。
我嘗治虛熱,童便一罐煮水煎。
又嘗姜汁一大盞,對藥治頑痰。
又嘗韭汁一大杯,入藥治血鮮。
又嘗酩餾一大壺,炒藥治喉干。
又嘗治半邊,外用醋麩裹腿纏。
又嘗治項強,外用熱瓦枕藉眠。
又嘗治瘰疬,外用神針把火燃。
諸如此類癥,引子最為先。
好似烏騅馬,全在霸王去著鞭。
又如青龍刀,全在關帝去傳宣。
幸當用藥時,不妨此筆添。
文中所說的藥引,多是隨手可以取來的,有的是藥物,有的是食品;還有的是外用之物。
藥引子多是隨內服湯藥使用的,但文中還將外用的“醋麩”、“熱瓦”、“火針”等作為藥引子使用。“童便”現在雖然不大常用,但健康衛生的童便在一些山區、農村還在使用,它的清熱涼血作用不庸否定。“酩餾”,即酩餾酒,就是黃酒,有活血通經、祛風散寒的作用,常作為治療頸肩腰腿痛的藥引。“醋麩”,就是將麥麩用醋炒熱,起到熱敷溫熨、散寒止痛的作用。“熱瓦”,即將蓋房用的瓦燒熱,外用毛巾包裹,以待溫熱適度而枕之,以達到溫通經絡、活血止痛的效果。火燃神針,即火針,是針灸的絕技,現在已很少人能掌握應用。國醫大師賀普仁先生是掌握運用火針的高手,希望這份絕技不要失傳。
文中將藥引子比作楚霸王騎得“烏騅馬”、關羽使用的“青龍刀”,要用好這些“烏騅馬”、“青龍刀”,關鍵在于醫生的醫術是否靈巧。藥引子的選用,主要依據疾病的性質,另外與當地的飲食習性、用藥習慣、風土人情等因素亦有關聯。
藥引子雖然是尋常之物,但它也有寒涼溫熱之性,所以在選用藥引子的時候,首先要明了病情,然后才能針對性地選用藥引子。 (來院: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