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占地面積4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65,000平方米。設有床位500張,心內、心外、中醫科下設十三個病區及成人,小兒手... [ 詳細 ]
出停診公告更多>
2015年07月02日停診信息(上午)
心血管內科:慕朝偉
心血管內科:向菊蘭
心血管內科:許海燕
成人外科中心:馮鈞
成人外科中心:唐躍
2015年07月02日停診信息(下午)
心血管內科:宋金輝
心血管內科:宋莉
成人外科中心:韋丙奇
成人外科中心:張士舉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劉力生教授榮獲國際高血壓學會高血壓終身成就獎
時間:2012-11-01 16:51來源:求醫網
2012年10月3日悉尼,國際高血壓學會主席Harrap教授為劉力生教授頒獎
2012年10月3日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的國際高血壓學會(ISH)第24屆科學年會上,劉力生教授被授予國際高血壓學會羅伯特·蒂格斯泰特終身成就獎(ISH RobertTigetedt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蒂格斯泰特終身成就獎是國際高血壓學會于1974設立,目的是獎勵在與高血壓基礎、流行病、臨床研究、教學或臨床活動做出杰出貢獻并成功培養年輕醫生的優秀專家,每兩年評選一次。鑒于劉力生教授在高血壓流行病,臨床試驗和培養人才諸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貢獻而得此殊榮。她是38年來第一位獲得此榮譽的亞洲人。
獲獎后,劉力生教授說:“這個獎意味著國際組織對我們這一代人和國內許多醫生幾十年執著追求,在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領域的研究、臨床所做工作的認可,這是大家的榮譽,他將激勵我們更加努力工作,并取得更大成功。”
(何新葉 王文/文)
孜孜不倦,國內人的驕傲
——記世界高血壓聯盟主席 劉力生教授
劉力生(劉麗笙)教授,1928年出生,1954年畢業于北京國內協和醫學院,1980年赴美國伯明翰阿拉巴馬大學從事心血管病博士后研究。先后在北京協和醫院、北京阜外醫院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教授、教授、內科主任、阜外醫院副院長等職務。曾任國內高血壓聯盟主席,中華心血管病學會主任委員,世界衛生組織(WHO)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成員,國際華人心臟網絡委員會主席,華盛頓內科學院關于發展國內家研究控制心血管病委員會委員,國際高血壓學會理事,世界高血壓聯盟副主席,美國心臟病學會(AHA)高血壓研究理事會國際研究員,中華心血管病學會名譽主任委員,亞太高血壓學會主席,世界衛生組織·發展國內家心血管病研究執行委員會共同主席,現任世界高血壓聯盟主席,國內高血壓聯盟名譽主席,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高血壓聯盟研究所所長,國內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
劉力生教授的主要業績如下:
1 我國大規模臨床試驗的開拓者
她1986年起首先在國內開展大規模多中心前瞻性臨床研究,領導的多項臨床試驗結果被國內、外高血壓和相關指南所引用,曾先后主持了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其中“老年收縮期高血壓治療研究(Syst.-China)”(1995年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內心臟研究-I (CCS-1)”(2000年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率先開展腦卒中后降壓治療預防卒中再發的研究--“卒中后降壓治療隨訪研究(PATS)”。有關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的文章曾連續多年成為我國醫學界被國外雜志引用次數最多的文章之一,開創了我們臨床試驗的新紀元。
從90年代中期,她作為PI積極參加國際協作研究,組織國內研究單位認真完成或正在承擔多項國際優秀的臨床試驗課題,如:HOT,OASIS-3,PROGRESS,ADVANCE,INTERHEART,CREATE,OASIS–6,PURE,ONTARGET,ARITSTOTLE,HYVET,HOPE – 3,INTERSTROKE,等研究,高質量完成承擔任務,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為高血壓及心血管病臨床治療提供了豐富證據,使我國臨床試驗與國際接軌。
她常說的“在國際合作中我們不僅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同時也鍛煉了我們的隊伍,但我們不能單單是為別人收集數據。我們必須設計、完成有我們自己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規模臨床試驗,建立了一支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科研隊伍。”除Syst.-China,PATS外,我國自己獨立完成的有“九·五”攻關課題“非洛地平治療高血壓治療研究(FEVER)”。FEVER研究在最后階段由于經費短缺和其他因素幾乎無法進行下去的情況下,那時她年事已高,但她還到處尋找合作伙伴,做著火車、甚至長途汽車奔波于各協作地區,親自解釋課題的重要性和對臨床的意義,希望大家幾年的辛苦不要功虧一簣,真是功夫不復有心人,各協作中心在課題經費未到位的情況下都按時完成了課題隨訪,并在2005年的歐洲高血壓會議上發布結果后就被歐洲高血壓指南所引用。2006年她指導我國“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高血壓綜合防治研究(CHIEF)”,2007年“正常高值血壓干預研究(CHINOM)”又已開始,這些研究是國內獨立設計和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循證醫學研究。確立了我國在國際心血管病臨床試驗中的地位。
站在學術前沿 躋身國際舞臺
1962年她與黃宛教授首先在國際上提出“縮窄性大動脈炎”的概念,并發表了相關文章,解決了醫學界對此病的模糊認識,提高了繼發性高血壓,尤其是腎血管性高血壓的臨床診治水平。
對與北京首鋼醫院合作建立了以高血壓為重點的心血管病防治基地,對高血壓病人進行了登記、治療,5年后又對8000多人進行了復查。
1969年,她跟隨吳英愷教授率先在首鋼開展基層高血壓人群防治工作,1974年到瑞士日內瓦參加WHO心血管病專題討論會,1982年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召開的“輕型高血壓會議”上做了10450名鋼鐵工人血壓普查5年隨訪結果報告,得到了關注和好評。之后便活躍在國際組織的交流、協作和活動中。后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心血管病專家組成員、WHO/ISH聯絡委員會委員、國際高血壓學會(ISH)理事和相關學會的委員,一直參與WHO組織的相關決策、指南制定及其它一系列的重要活動。九十年代,參加、主持由WHO、全球健康論壇等組織起草的“發展國內家心血管病健康研究項目(IC-HEALTH)”,2008年鑒于她對高血壓臨床領域的杰出貢獻歐洲高血壓學會特授予她2008年歐洲高血壓學會榮譽會員獎。
1986年她與龔蘭生教授組建了國內高血壓聯盟(CHL),作為CHL主席,帶領CHL積極參與開展病人教育、醫生培訓、國際合作、繪畫競賽等各項活動,建立聯盟網站。領導組織制定1999年、并修訂2005年和2010年的國內高血壓防治指南。組織國內高血壓實際行等活動,積極推廣高血壓指南。為培養、鍛煉年輕一代醫生,組織了“高血壓及相關疾病中青年專家論壇”。鑒于其國際戰略思維和組織活動能力,1999年被推舉為WHL副主席,2006年經過投票選舉,當選為新一任WHL主席;2009年連任WHL主席。這是國內人在醫學專業組織中擔任的最高職位,是我們的驕傲。任職后,積極號召開展“全球防治高血壓五項行動”——發現和預防高血壓、評估總的心血管危險、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治療要達標、創造支持性的環境;并積極爭取成立“國際預防和控制社區高血壓項目”,大力開展高血壓的功能社區防治工作,奔波在各國防治高血壓的相關活動中。
雖然已80多歲高齡,但她仍在致力于高血壓病的治療和研究中,她堅持認為在國內開展社區防治有其特定的優勢和長期的經驗,值得向國外宣傳。鼓勵各協作單位堅持隨訪,呼吁盡快建立國內的心血管病長期隊列人群。
在前任美國心臟病學會(AHA)主席Suzanne Oparil教授的信中寫道:自1959年以來,劉力生教授一直致力于國內的高血壓預防和控制,她在高血壓的臨床醫學、組織大規模試驗項目及基礎研究方面具有罕見的才能。她堪稱真正的防控高血壓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