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腫瘤防治研究所、陜西省腫瘤醫院、陜西省第三人民醫院是省內腫瘤預防、醫療、科研、教學的中心機構。是國家藥物臨床實驗機構之一、省... [ 詳細 ]
女性更年期保健
時間:2012-11-01 19:33來源:求醫網
[女性一生的分期]
1、胚胎期:妊娠前8周,是主要器官結構完成分化時期;2、胎兒期:從妊娠9周~出生,是各器官進一步發育成熟時期;3、新生兒期:從臍帶結扎~產后28天;4、嬰兒期:產后28天~1周歲;5、幼兒期:1~3周歲;6、學齡前期:4~6周歲;7、學齡期:7~12周歲(兒童期:出生28天~12周歲);8、青春期:12~18歲(月經初潮~生殖器發育成熟,世界衛生組織規定:青春期年齡范圍10~19歲);9、生育期(性成熟期):18歲開始,持續30年,是女性生育活動的旺盛時期,其中又可分為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圍產期(妊娠28周~產后1周);10、圍絕經期:卵巢功能開始衰退(月經不規律)~絕經后1年,一般始于48歲,歷時1~2年,個別人可以是從40歲~60歲之間;11、老年期:大于60歲,我國婦女平均期望壽命78歲。
[卵巢功能]
卵巢通過兩大功能(周期性交替排卵、分泌女性激素)維持生育力、性欲、女性特征。卵巢功能下降時會因排卵障礙出現黃體功能不足導致月經失調;卵巢激素分泌不足表現為更年期綜合征。
卵巢功能有一個漸成熟(青春期)、成熟(生育期)、漸不成熟(更年期)的過程,卵巢功能不成熟導致的月經不調稱為功能性子宮出血(俗稱月經不調),一個是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一個是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
[女性多大年齡進入維絕經期?]
圍絕經期(又稱更年期)是女性生殖功能由盛轉衰的過渡時期,是性成熟~衰退的過渡期,在這個時期,卵巢功能逐漸衰退至完全消失。我國一直使用“更年期”一詞,年世界衛生組織在90年代絕經研究進展工作會議上提出:更年期定義欠準確,建議使用“圍絕經期”。
個別人40歲就可能出現卵巢功能下降,持續20年,到60歲步入老年期。但每個人進入圍絕經期的年齡可因地域、氣候、種族、經濟、營養、初潮年齡、婚姻、分娩經過、避孕方法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所以,圍絕經期沒有明確的進入時間也沒有明確的完成時間,沒有任何一種癥狀或女性內分泌檢查足以排除或確認圍絕經期,只能靠綜合判定。
綜合判定的指標是:①女性年齡:多數女性在45~55歲間進入圍絕經期,多數癥狀出現在47歲,多數絕經時間從51~52歲開始,農村女性可能比城市女性提前2年;②月經史:初潮年齡愈早,更年期年齡愈晚;反之,初潮年齡愈晚,更年期年齡愈早;③癥狀的自我評估:女性在絕經前多有潮熱、夜汗、陰道干燥、不規則出血、心境不穩(失眠、煩躁、焦慮、多疑)、疲勞等癥狀,當然須除外其它健康問題導致的癥狀;④家族史:母親或姐姐進入更年期的年齡可作為女兒、妹妹進入更年期年齡的粗略預測指標。
[雌激素有哪些作用?]
①調節血脂,保護心血管:育齡婦女的心血管改變率僅為同齡男性的1/4~1/3,30歲男性可以有動脈硬化,30歲女性則很少見,但從50歲開始迅速增加,到70歲男女發病率基本相等。肝臟在雌刺激下產生豐富的酶,使血漿和大動脈血管壁中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被降解與排泄,使遏制動脈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合成增加,使造成動脈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分解增加,保護心臟血管、減少冠心病的發生。
②調節血壓:雌激素可擴張動脈,使外周阻力下降、血壓下降,絕經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血壓升高。
③調節血糖:雌激素可以通過加強肝臟、肌肉、脂肪對葡萄糖的清除來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改善糖代謝。絕經10年以上的婦女,糖尿病的發病率明顯多于男性。
④雌激素不足導致血管運動神經失調,出現眩暈、耳鳴等癥狀。
⑤預防老年性癡呆:老年癡呆由神經系統進行性退變引起,以認識障礙和人格改變為特征,是可以預防而無理想藥物治療的疾病,雌激素缺乏時老年性癡呆患病率增加。
[更年期綜合征]
進入維絕經期后,部分婦女可出現與雌激素下降有關的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為主的癥候群,癥狀的輕重程度與內分泌功能狀態有關,與個人體質、健康狀態、社會環境、精神神經因素有關,稱更年期綜合征。
①70%出現月經紊亂;②85~90%出現血管舒縮功能失調,表現為潮紅、潮熱、陣汗、頭痛、頭暈,其中,潮熱、出汗是最突出表現,是婦女進入維絕經期的特征性癥狀;③心血管改變:29%的患者有假性心絞痛,主訴心悸、心慌、胸悶、胸痛,夜間急診心電圖常無心肌缺血,癥狀發生常受精神因素影響較為明顯,易變多樣,但癥狀多體征少,心功能好,心電圖及運動實驗多無異常;④性器官萎縮及功能下降:陰道粘膜變紅、上皮萎縮、彈性差,分泌物減少、外陰瘙癢、陰道干澀、性交痛;子宮逐漸縮小,育齡子宮7×5×3cm,重50克,60歲女性僅4×3×2cm,重25克,宮頸管狹窄甚至堵塞,可發生宮腔積血、宮腔積膿;盆底組織松弛,宮頸韌帶、主韌帶等彈性減弱,子宮脫垂、陰道膨出;⑤泌尿系改變:膀胱、尿道受壓→排尿困難、殘余尿增多,反復發作膀胱炎(尿頻、尿急、尿失禁);⑥骨代謝負平衡:女性骨丟失比男性發生早、進展快,最初3~5年骨密度每年平均下降2.5%,70歲婦女平均喪失骨質30%,易發生骨質疏松,表現為疲勞感、關節痛、牙齒松動、駝背、髖關節骨折、肌肉關節疼痛;⑦神經精神障礙:興奮型表現為煩躁、神經質、易激動、發無名火、失眠;抑郁型表現為消沉,疑心、憂慮、對生活失去信心;⑧胃腸道反應:咽部異物感、消化不良、噯氣、便秘、腹瀉;⑨皮膚變化:皮膚干燥萎縮、色素沉著、感覺異常或蟻走感、浮腫。
[激素替代療法]
更年期綜合癥輕者不必治療或僅對癥治療即可,重者需激素替代療法(HRT)。
1、激素替代治療的服藥前檢查:B超、乳透、骨密度、陰道鏡、激素水平、全面的婦科檢查。
2、激素替代治療的用藥方案
①單純雌激素:僅用于子宮已切除患者,可使用尼爾雌醇、倍美力;②雌激素+孕激素:用于無激素替代禁忌癥的病人;③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用于絕經一年以上的婦女;④月經周期加用黃體酮10~14天。
3、激素替代中的監護:初劑6~8周復查,以后3~6月復查,重點了解療效順應性及副反應,監測指標為血壓、體重、乳腺、血脂、骨密度、盆腔、肝臟B超。
4、激素替代治療的適應癥:①絕經后雌激素缺乏引起的病癥;②中老年更年期綜合癥;③絕經后骨質疏松癥;④絕經后心血管疾病;⑤絕經后萎縮性陰道炎、尿道炎;⑥老年性癡呆。
5、激素替代治療的禁忌癥:①乳腺腫瘤、子宮內膜癌、卵巢癌;②子宮內膜異位癥未切子宮或未絕經;③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④子宮肌瘤>5cm,尚未閉經;⑤急性血栓性疾病、冠心病發作史、中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