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第一醫院始建于1948年秋,醫院坐落于孝文化的發源地,譽有陶琉之鄉的齊魯重鎮——淄博博山。醫院占地18萬平方米,開放床位... [ 詳細 ]
保護關節從年輕開始
時間:2013-03-01 13:55來源:求醫網
醫學如同水和食物,與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
在我國有近一億人患各類關節疾病,且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骨性關節炎發病率高占優位。科學保護,預防關節疾病已是刻不容緩的運動醫學問題,并且應從年輕時做起。
關節疾病日趨年輕化
生活中一提到關節炎,有人就馬上和“老氣橫秋”4個字聯系起來,因為一般都認為它是中老年人才得的病。其實,關節炎可影響所有年齡的人,包括兒童在內。
骨性關節炎的早期變化在二三十歲就開始,其發病機理非常復雜,除自然的生理退化之外,運動性損傷、惡劣的氣候環境、不正確的運動方式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如眼下時興的戶外“驢友”運動,都可以引起或加劇骨性關節炎的進展,。女性患骨性關節炎的幾率是男性的兩倍。肥胖女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是正常體重女性的4倍。除肥胖引起的機械性因素外,還與肥胖的全身代謝因素有關。同時,肥胖時脂肪的分布與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有相關性,即腰部脂肪多的病人易患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而髖部、大腿的脂肪少卻很少引起骨關節炎。
此外,關節軟骨內沒有血管,其營養依靠從關節液中吸取。營養不良可導致和加重骨性關節炎的進展。有些年輕白領女性常年穿裙裝在有空調的環境中辦公,成為骨性關節炎的高發人群。這主要與溫度低,引起局部血運減慢甚至障礙有關。同時,穿高跟鞋行走時髖、膝、踝關節的功能由于扭力作用發生很大改變,由髖、膝關節代償以保持穩定步態,從而導致關節軟骨受損。而年輕人由于外傷或運動損傷可以造成創傷性骨性關節炎,一般會在年老的時候表現出來。
關節炎治療越早越好
作為一名骨科醫生,我見過許多嚴重的關節炎病人,他們非常痛苦,關節腫脹、劇烈疼痛,不能彎曲,甚至不能走路。既使輕度關節炎,下雨陰天也會加重疼痛和腫脹。那么,得了關節炎還能不能治好?
關節炎早期通過治療,加強關節的營養,可以使病變的關節得到改善并恢復。關節炎到了中晚期,也有很多治療方法,可以緩解疼痛。比如理療、激光、中藥離子導入和藥物注射等。關節炎的治療是金字塔形的,最底部是消炎止痛,中間是營養再生,優秀就是關節置換了。所以治療越早越好。
對于關節炎的用藥,非類固醇類抗炎藥是應用最廣泛的藥物。自年合成阿司匹林以來,其百余年的臨床使用證明其療效明確,價格合理,只要合理使用,亦能夠很好的發揮其臨床價值。在用藥過程中需診斷明確,用最短療程,最小劑量;單獨使用,不宜與抗凝藥物合用;既往有潰瘍病、高血壓、心功能不全等疾病,應用利尿劑、皮質激素、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患者、老年患者亦應慎用。在國外的骨性關節炎治療中,外用藥物經過實踐證明療效肯定,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但要注意用藥應先將局部皮膚用溫水洗凈并浸泡數分鐘,以促使皮膚血管擴張,有利藥物的滲透和吸收。尋找疼痛最明顯的部位,以痛點為中心均勻涂藥。涂藥后按摩涂藥部位數分鐘,以促進藥物吸收。涂藥1-2小時內不要清洗用藥部位。如果涂藥后局部瘙癢或皮疹,應停止使用,一般不需特殊護理。
預防從年輕開始
人的關節就像機器上的零件,這架機器要使用一輩子,關節這個零件是很容易磨損和損壞的。特別是膝關節,承擔著支撐、負重、保持身體靈活等多種任務,更易受損。所以從年輕的時候就應該開始保護它。
關節最怕的是冷和潮濕。人們常說的“老寒腿”,就是長期受寒造成的。要注意關節的保暖,年青女性在天氣寒冷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好關節。
女性40歲以后要補鈣,因骨質疏松易產生骨刺。老年女性在補鈣的同時還應補充雌激素,否則鈣補不進去,當然要在醫生指導下補。
需要注意的是,超重加重了關節面的負擔,可加劇膝關節的退變,亦可通過代謝并發癥間接影響關節,如糖耐量異常,脂質異常等,適度的控制體重有助于膝關節運動功能的改善并可延緩退變的進程,可以說膝關節是身體超重的直接受害者。
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避免劇烈運動,防止關節損傷。如果關節發生損傷一定要盡早去醫院處理,不要拖著。有些損傷自己在家慢慢也能好,但很可能就埋下了隱患,年紀大后關節就會出現問題。爬山雖然是一項很好的運動,但卻不利于保護膝關節。爬樓梯亦然。因為膝關節要承擔體重的3-4倍,無疑會加重膝蓋的負擔并可能發生損傷。太極拳也是,打太極拳時由于重心較低且動作舒緩,亦會加重膝關節應力,可加速關節軟骨磨損,這種半蹲位(馬步)的靜力性支撐,對骨髖關節影響尤甚。已有膝關節癥狀者不宜上述運動。還要注意已有關節不適或老年人不適合作下蹲訓練,如需下蹲應舒緩且較好有支撐。而游泳、騎馬、散步等都是膝關節沒有損傷的運動方式。總之,鍛煉要適度,要選擇適合個體身體的運動方式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