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貢市中醫院
- 【類型】三級 / 綜合醫院
- 【電話】0813-2201467
- 【網址】www.zgzyjk.com
- 【地址】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馬沖口街59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如何識別嬰兒癲癇
時間:2012-11-07 09:30來源:求醫網
嬰兒期是癲癇發病率較高的時期,而嬰兒期癲癇發作如治療不及時則會影響孩子正常的成長發育。因此,盡早識別嬰兒癲癇發作的癥狀尤為重要。
一、嬰兒良性肌陣攣性癲癇
嬰兒良性肌陣攣性癲癇,為嬰兒期特發性癲癇,可能和遺傳有關。部分患兒有癲癇或熱性驚厥家族史。患兒出生后精神運動發育正常,神經系統檢查、神經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正常。目前報道有兩種類型的嬰兒良性肌陣攣性癲癇。
1.嬰兒良性肌陣攣性癲癇,是一種相對少見的年齡依賴性特發性全身性癲癇,在3歲以內的癲癇兒童中約占2%。男孩多見,男女為2:l。起病年齡在4個月至3歲。發作表現為全身性粗大肌陣攣抽動,引起上肢屈曲,嚴重時可將手中東西扔出,如累及下肢可致跌倒,輕的發作僅為點頭,甚至只見閉眼,以致很長時間都未引起父母的注意。發作頻率不等。一般發作短暫(1~3秒),較大的患兒可有持續5~10秒的假節律性重復性肌陣攣性抽動,此時患兒意識減低,但無明顯的意識喪失。發作主要出現在清醒時,無觸發因素。
2.嬰兒反射性肌陣攣性癲癇,起病年齡在6~21個月。發作主要由突然的外界刺激如聲音或觸覺刺激引起,表現為孤立性的全身性肌陣攣或短暫成串的肌陣攣抽動,上肢更為明顯,類似于過度的驚跳反應。如果患兒預料到這種刺激則不會引起發作,因而重復刺激時僅第一次刺激可引起發作。清醒和睡眠時均可誘發肌陣攣發作。半數以上病例在發病數月后可出現自發性肌陣攣發作,多發生在困倦或睡眠時。
二、嬰兒良性部分性癲癇
嬰兒良性部分性癲癇為嬰兒期特發性癲癇,可能和遺傳性驚厥易感有關。患兒常有良性驚厥家族史。發病年齡在3-20個月,多數患兒在1歲內起病。根據發作特點及遺傳學特征又分為兩種類型:
1.良性嬰兒驚厥,發作可出現在清醒或睡眠時。清醒時的發作表現為運動突然減少或停滯,反應減低或凝視無動,驚厥性癥狀包括雙眼同向性偏視,頭或軀體轉向一側,輕微的陣攣性運動可累及眼肌、面部及肢體。肌張力可有輕度增高。睡眠中發作時哭鬧常為最初的表現,繼以輕微的驚厥癥狀。半數病人發作后期有簡單的自動癥表現,如咂嘴、咀嚼、流涎、吞咽等口部進食性自動癥,或肢體的無目的運動(軀體自動癥),但缺乏復雜精細或半目的性的自動癥。發作持續時間在30~200秒,常連續成串出現,可繼發全身性發作。一日內發作1~10次,連續發作1~3天,并可在數周內復發。
癲癇多見于青少年,一旦到了婚育年齡,能否結婚生育,是病人及親屬十分關心的問題。其擔心有三方面:① 癲癇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②懷孕對癲癇有無影響?③服癲癇藥會不會影響胎兒?
第一,癲癇在少數情況下,有不定期遺傳影響,對大多數影響不大,影響大小主要與病因有關。原發性患者親戚中,患者發病率為3%-4%,繼發性患者中為0-1%,說明原發性影響大,血緣關系越近發病率越高。父母雙方均有癲癇或有一子女已發病,則第三代的發病率為20%, 因此,原發病人雖可結婚,但應限制生育。癲癇病人選擇 配偶時,不要選擇患過癲癇病的人或有家族病史的人,血緣關系越遠越好。
第二,癲癇患者懷孕后,45%的人發作次數增加,特別是服用西藥,通過肝臟代謝,胎兒組織和胎盤易致抗癲癇藥血清濃度降低,而不能控制發作,若增加劑量,對母親和胎兒都有影響。
第三,特別是抗癲癇西藥,胎兒致畸發病率2.2%-13.8%。常見有腭裂、唇裂、 心臟異常。致畸的發生率一方面與母親的年齡、家族史、病史(如糖尿病)等有關,另一方面與所用藥物有關,特別是有些西藥。為了防止胎兒致畸建議服用中藥,癥狀控制應在1-3年以上,年齡不超過35歲。患者或家族中有畸形遺傳病者,應不生育,患者有流產、死產或生產出異常嬰兒的,再產應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