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中醫院創建于1977年,從建院至今一直堅持以人為本,實施科教興院,在繼承發揚傳統中探索創新,把醫院打造成為一所中醫藥特色... [ 詳細 ]
一年輕女患者捐獻角膜
時間:2012-11-07 15:44來源:求醫網
2012年10月11日這一天寧波市中醫院消化內科病房異常的安靜,一群白衣天使圍在48床病人的床旁肅然起敬,這是我們科室醫務者給予死者最高的敬禮。
初入病房的時候,她,年僅36歲,一副病容,卻不乏優雅,高貴之氣,我們一看就知道是個有文化的事業女性,“什么毛病啊,年紀輕輕?”“CA。”醫生短短的兩個字格外的醒目,“可惜了。”我們護士站的姐妹們不禁深深地惋惜道。
短短五十天,雖然醫生在盡心的治療,我們也在進行精心的護理工作,但是也阻擋不了癌細胞擴散的速度,這是我們醫學的局限,是暫時無法克服的難題,作為醫務工作者也只有深深地痛心和遺憾。她作為一個癌癥晚期的病人,雖然遭受撕心裂肺的疼痛,每天只能靠嗎啡針止痛,但是她并沒有像別的病人那樣,絕望痛苦的活著,而是在自己有生之年還清醒的時侯,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好。
她主動跟我們護士長聯系,表達了愿意捐獻自己身上所有的臟器的意愿。歷經風霜的老護士長聽到這個消息之后還是被深深震撼了,因為據報道截止到今年4月,25歲的陜西小伙子梁永興捐出自己的器官,寧波市僅第5例、浙江省第23例器官特需。器官捐獻對于傳統的國內人來說還不是件那么容易接受的事。
護士長跟她溝通,她很堅定自己的意愿,說如果可以捐獻身上所有的臟器,這是很多等待器官移植人的福音。護士長馬上上報醫院工會,工會立即與寧波市紅十字會取得聯系。后來因為考慮癌癥晚期病人臟器可能也有癌細胞存在,她只能捐獻角膜。“今生我不能用我的眼睛繼續生活,我愿意把它捐給更需要的人,愿你們用我的眼,去看明天初升的太陽,去好好感受這個美麗的世界。”這是她的心聲,帶著對這個世界的深深眷戀,她還是永遠的閉上了自己的眼睛,她走了,但是我們分明能看到她的笑容和堅韌,我們也知道或許不久我們會在某一個失明的人眼睛里看到她的眼神。(她當初的遺愿是想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給兒童,可是因為自己病情特殊,擔心會有不良的影響,也就沒有提此特殊要求。)
“我老婆未患病之前很漂亮,也很能干。”患者丈夫拿出手機里拍的照片,一身職業裝,干凈利落,漂亮優雅,睹物思人,說話之間先生已經泣不成聲,我們護士姐妹們想起這段日子的相處如今卻是人去床空、物是人非,忍不住偷偷的抹眼淚。她雖然走了,但是她留給我們卻是人性中最光輝的東西,在生命彌留之際,她沒有過多的抱怨上天的不公,而是無私的把自己的身軀捐獻了,毫無疑問,她是一個偉大的人。
這在我們中醫院或許不是首例,但在我們消化科病房至少是首例。雖然近來捐獻器官的人在增多,但據國內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目前,我國每年約有15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每年僅有1萬人能夠接受移植手術,150:1,這個差距巨大的供需比例,反映出目前我國器官移植存在的難題,而器官捐獻來源緊缺,也直接卡住了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看著這組驚人的數據,作為一名身擔救死扶傷重任的醫務者,我們呼吁更多的人能夠捐獻自己器官去幫助需要的人,也對已捐獻器官的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