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是經安徽省衛生廳和滁州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置的全省第一所正縣級中西醫結合公立醫療機構,分別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滁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 醫院資訊 > 中暑的治療與預防
中暑的治療與預防
時間:2012-11-09 11:20來源:求醫網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呼吸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它們之間是漸進的關系。
先兆中暑:在高溫或日曬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癥中暑: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除出現頭暈、口渴等先兆中暑癥狀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呼吸循環衰竭早期表現,如及時處理,往往可于數小時內恢復。
重癥中暑:除上述癥狀,體溫可高達40℃,并有昏迷、痙攣及呼吸循環衰竭,還可以出現熱痙攣,導致低血鈉、低血氯、低血鈣及維生素缺乏,為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
對一般中暑病人,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并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對重癥中暑病人應采取以下措施:
(1)物理降溫:可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處安放冰袋,并用50%酒精擦浴。
(2)藥物降溫:氯丙嗪、非那根各25毫克,加生理鹽水500毫升,靜脈滴注。1~2小時滴完,3小時后可重復使用。如效果不好,可加用10毫克地塞米松。
(3)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每日入水量需達毫升。
(4)有循環衰竭時,應早期加用洋地黃類藥物。
(5)有腦水腫時,及時應用脫水劑。
中暑的防治最重要的是加強宣傳,大力提倡以預防為主的方針,避免發生中暑。
出行躲避烈日。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建議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較好涂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升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份。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制品即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較好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建議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綠豆粥
本品源自民間驗方。綠豆100克,粳米250克。綠豆加水浸泡4小時,除凈雜質,放入鍋內。粳米淘洗干凈,也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燉煮。至綠豆、粳米熟透,每日早晚食用。本品具有清熱解暑、解毒利水的功效,適用于暑熱、煩渴、水腫、腹瀉、痢疾、癰腫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