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技術力量雄厚,薈萃了眾多醫學專業學科領頭人。現有在崗職工41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24人,擁有中高級職稱197人。開設病床300余張... [ 詳細 ]
臨終患者的人文關懷
時間:2012-11-09 19:14來源:求醫網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和科技進步,醫學已由過去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現代的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人們已由過去樸實單純的“治病救人”的醫學要求發展到從生命的開始到臨終的整個過程中,都需要得到公正的、有效、合理的全程優質醫療衛生保健服務。這就要求醫務工作者從過去單純的診斷、治療觀點轉向從生理學角度去關心人,而不是單純關心病,減輕病人精神和肌體上的痛苦使其在有限的日子里過得舒適和有意義,提高晚期病人的生命質量;從心理學角度緩解和消除病人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使其從容地死去;從社會學角度指導患者理解自己生命彌留之際生存的意義;從生命倫理學角度使患者認識到生命的價值,體會到在瀕死之際受到了社會和親人的關注。“臨終關懷”這一醫學形式的誕生,標志著人類對醫學的認識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說明人類進一步認識了生老病死是一切生物的客觀規律,因此也可以說,臨終關懷深刻體現了現代醫學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內涵,是人們對生命價值認識加深的重要體現。
臨終關懷的意義
對于臨終患者,醫護人員應從精神上安撫病人家屬,用適宜的醫學手段盡量減少病人的痛苦與折磨。要使社會公眾認識到,保全生命質量比延長沒有生存質量的生命更重要,臨終關懷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有益處。
我們病區多為平均年齡較高的病人,所以對病房護士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做好本職工作,不僅需要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與嫻熟的技術操作,同時應掌握護理、心理、倫理、法律,民俗等多學科的知識,也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基礎。二十多年的護理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在臨床工作中,尤其對老年患者,做好人文關懷、臨終護理是十分重要的。
1 更新護理概念,重視尊重、關心病人
面對不同文化層次的病人,應提供合理的護理服務,比如要求家屬陪護,增強患者與親人間的情感交流。
1.1 穩定患者情緒
根據病人情況,頭腦清醒者護士應幫助患者選擇舒適體位,盡其所能的滿足患者的需要,使病人從心里自然放松,感受到像家一樣的溫暖。
1.2 與家屬交流
與家屬溝通特別重要,不僅能保證護理措施的順利實施,還能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首先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以誠相見,從維護患者的利益出發,深入淺出的講述患者所患疾病相關的護理情況及注意事項,誠懇地表示理解家屬心情,教會他們一些簡單的護理知識,使家屬在親人辭世前充分盡到義務,精神上得到慰籍,并接受親人將不久辭世的事實,以取得相互支持和幫助。
1.3同情關愛病人
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面對臨終患者,考慮到他們往往在生理上遭受巨大的痛苦,同時在心理上、精神上、情緒上也承受著常人未有的恐懼、悲傷、絕望等悲觀情緒,來到醫院,有強烈的求生欲望,渴望得到關愛、尊重和理解,因此,要求護士對待病人要有同情心和耐心,對病人的痛苦給予理解,心理給予支持、鼓勵其配合治療,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盡量做到初次成功,以減輕病人痛苦。
1.4 做好基礎護理
對于臥床病人,重視晨晚間護理,定時翻身更換體位,定時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壓瘡發生,保持口腔清潔,定期洗頭、擦澡,注意會陰清潔,保持大小便通暢。維護患者的人格尊嚴。
2 具備良好的素質和責任心
生命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只有活著生命才有意義,但人總有一死,病人病情突然發生變化,家屬情緒易激惹,常常會對某些治療、護理不滿意,提出過分要求,所以護士必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遇事應沉著冷靜、忙而不亂、有條不紊配合醫生工作,在崇高職業道德支配下,自覺、自愿、竭盡全力地為病人解除痛苦,設身處地的為病人及患者家屬著想,才能正確對待周圍的一切,保持積極、穩定的工作情緒。
3 尸體料理
尸體料理是臨終護理的重要內容,做好尸體料理,是對死者人格的尊重,也是對家屬心理的安慰,護士應以嚴肅與同情的態度,勸慰家屬并正視和接受現實,節哀,并尊重家屬的風俗,盡可能滿足其合理要求。
4 討論
醫學模式的改變要求護士具備整體護理觀念,在臨床護理中應為病人提供全方位、全程滿意的服務和護理注重人文關懷和臨終患者的護理,體現對病人的生命與健康、權利和需求、人格和尊嚴的關心,從而構筑連續性的護理服務,使護理服務貫穿予人的生、老、病、死全過程。同時增加護士對心理學、倫理學,民俗等人文學科的學習,拓展理論知識面,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改善服務理念,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