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市中醫院是一所集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具有中醫特色并與現代醫學技術相結合的二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 [ 詳細 ]
身心健康樂無邊
時間:2012-11-12 11:10來源:求醫網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健康是1,其余都是0,沒有了健康,財富啦什么的全無意義。與健康相伴成為所有人的共識,全民健身自然就是人們共同的行動了。
小時候,我根本不明白“健康”是何意,只是一味無憂無慮地瘋玩:摸螺螄,上山掏毛筍,抓小魚,泥墻洞里捉蜜蜂,大熱天里赤個膊,拿根竹梢,在烈日下追打蜻蜓喂螞蟻,背脊曬得漆黑亮晶晶,能射出反光來……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與健康相伴,健康的日子就是快樂的生活。
隨著時間的推移,童年快樂的日子漸漸遠離了我們,然而卻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里。三尺講臺成為我終生的事業,我為人師已多年。在學生面前,為師者往往會收斂起自己的本性,循規蹈矩地忠實履行自己“傳道、授業、解惑”的神圣使命。
當我們面對幾十雙求知的眼睛,我仿佛從他們的眼神里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幾十雙眼睛與我相互凝視,我恍然大悟:哦,這不就是心靈的碰撞么?此時無聲勝有聲。充滿求知欲望的眼神,那目光的聚焦,不正是明明白白地昭示了“與心靈相約”的較好注釋么?心有靈犀一點通呀!
健康伴隨著我們,開心的日子在師生間愉快的合作里飛速地流逝,友誼的紐帶,架起心靈的橋梁,把師生共同的追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無數的點點滴滴,在我的教師生涯里留下了朵朵的浪花。
…… 那一次,我到一個離校十多里的山村學生家去家訪,回來時是翻山抄近道的。走到一個山塘邊的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了,幸好那晚是深秋的一個小小的月夜,一縷細微的鵝毛彎月慵懶地鉆出云層,朦朦朧朧地還有一絲月光。但是山道的雜草叢中有一道小溝坎,我是個近視眼,夜里更看不清,還以為草下是路,一個踏空,滑下坎去。我急慌中下意識地亂抓,抓住幾根竹梢,才沒有掉下塘去,可是眼鏡掉了,我只好早草叢里摸,摸前先用一根樹枝敲打一遍,我怕摸不著眼鏡卻摸出一條蛇來……
山塘的朦朧月色,在文人的筆下,也許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然而,在一個教師的凡人小事經歷中,留下的則是心靈的記憶。當我們選定教師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即使期間伴有煩惱、迷惘甚至痛苦,但那也是生活中的一帖調味劑,生活的閱歷反而讓視野變得更為多姿多彩。
一個人,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那么最終必將一事無成,心有余而力不足,豈不是人生憾事!
古人曾把“慈、儉、和、靜”四個字作為保持身心健康的養生之道。所謂慈,即心地慈善。慈的本義是指父母的愛,后來引申為對人的憐愛,即愛心,與人為善,富有同情心。我們身為人師,必先身體力行,時時替學生著想,處處為社會服務,樂于奉獻,不求回報。這樣做了,無論是否得到善報,但自己心中必然有一種吉祥、和樂之氣。所謂儉,即節省、節約之意。不一味追求物質享受不說過頭話,不做過頭事。儉于飲食,可以養脾;儉于言語,可以養真氣、息是非等等。所為和,就是保持和悅愉快的心境,多開心少煩惱,于人于事,和諧為上。所謂靜,有兩層含義:一是身靜,要活動身體,但不要使身體過于勞累;二是心靜,遇事不要輕易動心,對于外界的各種紛擾泰然處之,心如古井一般平靜。我們今天所說的“與心靈相約,與健康相伴”,正是古人“慈、儉、和、靜”在現實生活中的寫照。
心態好,往往身體健康快樂多。世事紛繁,物欲橫流。然而,幸福感并不完全取決于頸前,重要的是心態。像我,使農民的孩子,與鄉村的兒時伙伴相比,我如果到了退休,收入遠遠超過他們,我還是很受鄉親們羨慕的。
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對于敬業者來說,凡事無小事,堅持科學發展才是硬道理。不論做人做事,都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精神充實和身體健康往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人們在表達愿望和祝愿別人的時候,總是把身體健康和萬事如意放在一起,就說明了精神(心靈)和健康(身體)之間的辯證關系,身心健康,幸福無邊。盡管人生之路頗多曲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