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 成立于1976年,位于上海市西部臨空經濟園區,醫院第二冠名長寧區西郊綠地醫院,又名長寧區老年癡呆專科醫院。2006年3...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上海市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 > 醫院資訊 > 社會和諧需要更多“心理疏導”
社會和諧需要更多“心理疏導”
時間:2012-11-12 14:35來源:求醫網
5月26日早晨,富士康又一個年輕的生命墜樓身亡,這已經是富士康公司今年以來第十二名跳樓自殺者。短短半年時間,富士康的“十二連跳”震動了國內,也敲響了國內自殺預防體系的警鐘。公眾不禁質疑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這一切發生?究竟如何才能遏制頻頻發生的自殺事件?
每一個不幸者,都各有各的不幸。此前很多報道中均曾提及,這些員工選擇輕生,有的是勞作壓力大、生活寂寞、乏味且無助所導致,有的是婚戀和情感上遇到挫折,有的是家庭出現變故、情緒低落而造成悲劇。似乎,個人色彩濃厚的起因是其輕生的導火線。但其背后原因卻不是如此簡單,盡管每一例自殺都有不同的故事,毋庸置疑,心理健康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有一百萬人死于自殺。這一數字意味著全世界每年的自殺死亡率是 14.5/10萬,即每分鐘至少有兩人死于自殺,在許多發達國家,自殺可能是青少年和年輕人中第二位或第三位的死亡原因,并且是全世界人口中第十三位的死亡原因。國內的自殺率在23人/10萬人左右,我國每年有28.7萬人死于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目前在國內,自殺已成為國內人的第五大死因,是 15~34歲人群的**死因。
富士康“十二連跳”者均是青年人,從自殺的動機來分,很多青年人的自殺屬于“沖動性自殺”,主要是自殺者在個性基礎上,遇到激烈矛盾沖突后,簡單、草率地采取過激的行為方式來應對壓力。與非沖動性自殺相比,沖動性自殺者往往更年輕、心理彈性更弱,更容易因急性事件而產生強烈反應。因此,尋找導致沖動性自殺的危險因素,及時進行早期干預,提高青年群體的心理素質,增加心理彈性、抗挫能力,應是預防年輕人自殺的有效途徑。
哪些因素是自殺的危險因素呢?按照危險性嚴重程度可以分為以下:曾經有抑郁癥狀;有過自殺未遂;自殺前兩天經歷嚴重的負性生活事件;自殺前一年負性生活事件產生慢性心理壓力;自殺前一個月生活質量低;有血緣關系的親屬中曾有自殺行為;朋友或熟人中曾有自殺行為;患有精神障礙。不難看出,富士康公司的連續自殺事件中不少個體存在上述危險因素。
如何幫助存在自殺企圖個體呢?與以往傳統觀念不同,當你發現有自殺征兆的人,千萬不要過分地介入個人的情感,一定要首先學會耐心地傾聽建議讓個體通過大哭的方式來宣泄,要認可他們所表露的情感,而不是試圖說服他們改變自己的想法,在個體感覺安全后要大膽詢問他們是否有自殺的想法,這樣有助于拯救他們的生命。如果對方提出對他想自殺的事情保密,請千萬不要答應,要盡量幫助他到專業的醫療機構接受評估和治療。
其實很多有自殺企圖的個體并不是精神病人,而是有心理問題的普通人,面對這些走在生命邊緣的人,每個人的善舉都有可能為這些脆弱的心靈帶來陽光。我們應該達成一個共識,自殺一個太多,預防自殺是每一個人的責任,社會和諧需要更多的、專業的“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