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立于1949年10月,與共和國同齡,和祖國一起成長。歷經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創業,現已發展成為學科設置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醫療... [ 詳細 ]
南丁格爾和近代護理學
時間:2012-11-13 14:38來源:求醫網
在近現代國際醫學護理界,佛羅倫斯·南丁格爾是一個具有重要歷史和現實意義的名字。南丁格爾紀念委員會、南丁格爾國際基金會、南丁格爾獎等都因她而命名,而國際護士節選在每年的5月12日,也因為這一天是南丁格爾的誕生紀念日。2010年是南丁格爾逝世100周年,也是她誕生190周年。這里,讓我們一起回顧南丁格爾的崇高精神及其對護理事業的深遠影響。
佛羅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何以受到人們的高度景仰和隆重紀念?這是因為她懷著對傷病者深切的同情與愛心,自愿放棄優越的生活,畢生從事又臟又累的醫療護理專業;卓有成效地致力于改革與創新醫療護理工作,倡議并推動改善醫院環境和醫療設置;主張建立符合傷病者要求的護理制度,開展培養合格護理人員的教育等。
南丁格爾出生于英國優裕的基督徒家庭。她從劍橋大學畢業時,除母語英語外,還通曉意大利語、德語、法語、希臘語、拉丁文,在音樂、文學、歷史、哲學、繪畫、寫作等方面均有一定的造詣。因父親擅長數學并擔任統計師,南丁格爾還獲得了數學與統計學方面的豐富知識。
1842年,英國發生大饑荒。南丁格爾目睹許多貧困者的凄苦生活,深為同情,數次征求父母同意,從家中拿出一部分食品、衣物救濟貧民。南丁格爾的父母有一位好友是醫生。他常到病家出診,有時會帶南丁格爾同往。漸漸地,南丁格爾了解并積累了一些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術。在她24、25歲時,祖母和保姆相繼罹患重病,南丁格爾參與了護理,這增強了她將來從事醫療護理工作的決心。因為在相當長的時期里,大部分護理工作者都沒有受過專業教育,護理工作被視為低下卑微的職業。當父母得知南丁格爾想要以護理為業時,非常惱怒,極力反對。但在南丁格爾的堅持下,她最終實現了自己的意愿。
為了做好醫療護理工作,南丁格爾自學醫療護理知識。得知德國凱塞韋爾特(Kaserwerth)醫院的護理學校是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理學校,開設有醫學、藥學、護理學、醫院實習、家庭訪視等課程后,她于1850年和1851年兩度前往短期進修并接受培訓。1853年,南丁格爾又到巴黎的慈善機構參觀考察醫療護理工作。回到倫敦后,應一家只收治“淑女”患病者的醫院之請,她擔任無薪酬的護理督導。她大力改善醫院環境、病房設施等,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使之轉變成為收治各階層患者的公眾醫院。
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后,各方軍士傷亡慘重,前線醫療護理人員極為不足。英國軍事作戰部長致函南丁格爾,希望她組織護理工作者支援前線。收到來信后,南丁格爾邀集38位女護理工作**者,組成戰地救護隊,于1854年11月初奔赴戰場。在世界歷史上,女護理工作者到戰場護理傷病者,這是破天荒第一次。對于她們的創舉,不少人冷嘲熱諷,甚至斷定她們無所作為。而戰地的軍醫們則加以譏諷、詆毀、刁難,使南丁格爾一行人難以開展救護工作。
后來,由于大量傷病員不斷被運送到軍隊臨時醫院,軍醫們不得不求助于南丁格爾。南丁格爾不僅指導護理工作,還參與具體救護,每夜手持小燈到每間病房看望每個傷病員,一旦發現新情況,便及時進行救治。通過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傷病員的死亡率顯著降低(據載從42.7%下降為2.2%),他們以感激的心情昵稱南丁格爾為“持燈女郎”。戰爭結束后,英軍分批回國,南丁格爾待全部傷病員被運返英國后才回國。
后來,南丁格爾運用所掌握的數學和統計學知識,對英國醫療制度、醫務人員配備、醫療設施及藥品器具的儲備等進行分析、統計,說明其不合理、不完善之處,并將分析與統計結果寫成正式報告送交英國有關部門,力陳改革和完善醫療制度的必要性。1858年,英國皇家統計學會吸收南丁格爾為會員,她是該學會的第一位女會員。
南丁格爾深感合格的醫療護理專業人員奇缺。1860年7月,她從各界嘉獎與捐款中取出4.5萬英鎊,在倫敦圣·托瑪斯醫院內創辦英國第一所正規的護士學校,名為佛羅倫斯·南丁格爾護士、助產士學校。南丁格爾的業績與聲譽影響深遠。1863年成立于瑞士日內瓦的國際救護傷兵委員會的首倡創立者、瑞士銀行家亨利·杜南(J. Henry Dunant)曾明確說明,該會之創立,主要是受南丁格爾的崇高精神與善舉的感動和啟迪,其最初宗旨主要是給戰爭中的受傷者提供救護和人道援助。1880 年,該會改名為國際紅十字委員會。英國為紀念克里米亞戰爭勝利,于1867年在倫敦滑鐵盧廣場建造了一座紀念碑,并樹立了若干銅像。南丁格爾右手舉燈的全身銅像赫然矗立其中。
在榮譽面前,南丁格爾盡力避免張揚。她唯恐在死后受到特殊褒獎,便在生前提出要求:不要為她舉行隆重追悼會,從簡辦后事,墓碑只要簡單刻寫姓名與生卒年份。為了護理事業,她終身未婚,于1910年8月13日在睡眠中溘然長逝。
1912年,國際護士會在德國科隆舉行兩年一次的大會,與會者一致贊同:組織成立南丁格爾紀念委員會,將每年5月12日定為世界醫院日。從1974年起,世界醫院日改為國際護士節,至今仍在延續。
(摘自2010.5.13《健康報》傅維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