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立于1949年10月,與共和國同齡,和祖國一起成長。歷經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創業,現已發展成為學科設置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醫療... [ 詳細 ]
獻血隨感
時間:2012-11-13 14:39來源:求醫網
今天我又收到襄陽中心血站發來的短信,內容主要是關于元月十五日我的獻血檢驗合格并用于臨床,這已是我第十次收到這樣的信息。
屈指算來自己參加義務獻血已有七個年頭,每當我看到抽屜里疊放的鮮紅獻血證感到欣慰的同時常常會想到首次獻血那深刻的一幕:那是2005年7月的一個上午,我忐忑不安地走進停在住院部前的獻血車里,特別緊張尤其是見到那么粗大的針頭嚇得直冒冷汗,竟想中途退場,但經過工作人員耐心講解后,我慢慢消除了原來不必要的憂慮,當血液從輸血管緩緩流出時,撫摸著輸血管那種感覺難以表達,想想自己新鮮血液即將注入病人體內,解除病痛,甚至能挽救生命,霎那間我的思想得到升華、心靈也得到凈化。人的血液是生命之泉、是心肝寶貝,血液流通在自己體內只有維持自身生命的價值,輸給最需要的病人價值倍增,生命很可貴,血液更無價。
我們每一個18—55歲健康公民都有獻血的義務,生命很短暫,我們不可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通過捐獻自己新鮮血液去延續病人生命的寬度。據《健康報》報道:目前臨床用血就國內范圍而言仍呈緊張狀況,去年年底若大一個武漢好幾家大醫院急需AB型血,甚至還向外省求援,社會的發展、人民的幸福需要更多健康適齡公民積極參加無償獻血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臨床用血需求,我們廣大青年應該積極涌躍參與,這是一種時代精神,也是一種青年人肩負社會的責任。
幾年來的獻血經歷告訴我:適時獻血沒有任何害處,獻血就是把自己的健康傳輸給別人,同時得到自己更好的身心健康。據世界衛生組織優秀人士剖析:男子排除體內過多的鐵質較好辦法是獻血,每次獻血可排除100—400毫克鐵,因而人體合成的氧化酶也相應減少,從而減少附著在血管壁上的沉積物,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從醫學講,長期堅持適量獻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統不斷受到激發而保持較強旺盛的造血機能,不斷產生出更具有生命力的年輕細胞。我個人也認為:人獻血后特別是單獻紅細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從而使血液流速加快,腦供氧量也隨之加大,獻血后的兩、三周里會感到身體輕松,頭腦清醒,工作效率自然增強。而且獻血者每次獻血要經過嚴格的體格檢查和血液化驗,獻血者定期參加獻血也相當于定期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不僅如此,每次獻血還可以得到血站一個個小禮物,把它們珍藏起來,常常感到心慰:心想自己也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也有點知足常樂的感覺。
無償獻血者用自己的鮮血延續、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不僅體現了人類友愛互相的高尚情操,也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慰籍,這樣自然會保持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心態,而經常保持充實快樂的心緒是一個人健康長壽必備的因素之一。正因為獻血有以上種種有益可受,我們廣大獻血者得以倡導:獻血其實很簡單,健康人都能做到,除了瞬間扎針的痛,任何副作用都沒有,獻血后也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去年11月份《楚天都市報》報道了天門90后實習醫生余代翔在武漢學習時捐骨髓救活北京的4歲女孩娜娜,他的無私奉獻得到報上和網上廣大市民高度贊揚,捐獻床前面對多家重大媒體的采訪,有句話很使我感動:“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能體現醫生的價值呢?”我認為僅僅獻一點微不足道的血液算不了什么,我也可以捐獻紅骨髓,于是立刻趕到醫院對面獻血屋要求加入國內骨髓庫未成,值班人員解釋說:加入骨髓庫成本檢驗貴至五百多元,而且已經錯過每年5月簽定的機會,我想今年的五月一定提前報名,爭取早日也能加入中華骨髓庫,說不定那天也可配對成功擁有捐獻對象,那才是自己人生中最壯麗的事情。
生命誠可貴,挽救生命價更高,我們活著也許一輩子都做不出某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們可以努力盡心多做一些有益社會有益他人的小事,無償獻血就是其中的一種,我將和很多獻血者一道以如既往地積極參與無償獻血這項公益事業。而今我們醫院的輸血科即將創建成省的重點專科,以后將成為棗陽地區的輸血中心,我希望將會有來自我們醫院廣大青年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從那里傳送到醫院的各個病房,傳送到需要用血的城鄉每個村落,為廣大棗陽人民的健康提供可靠的用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