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黃島區中醫醫院1978年建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省屬三級醫院規模的中醫醫療機構,下設一所分院。
...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青島市黃島區中醫醫院 > 醫院資訊 > 中醫時間觀與用藥
青島市黃島區中醫醫院1978年建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省屬三級醫院規模的中醫醫療機構,下設一所分院。
... [ 詳細 ]
暫無內容
時間:2012-11-14 16:09來源:求醫網
擇時用藥符合中醫陰陽學說的觀念,以及人體內陰陽變化調節的規律性,是根據自然界的陰陽變化對人體的生理及病理的節律的影響,結合人體的氣機的升降和營衛的運行規律,考慮藥物的升、降、浮、沉及藥物寒、熱、溫、涼四性,扶正與祛邪及病邪的位置等,通過選擇較好時間用藥,以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治療作用,并減輕毒副作用和降低使用劑量的一種方法。《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失時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內生。”《素問·臟氣法時論》云:“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指出治療疾病要順乎自然,擇時治療。《素問·刺瘧論》載:“兒治瘧先發,如食頃乃可以治,過之則失時也。”強調治療要善于把握時機。
1、根據每年運氣的變化治療
自然氣候由于有五運太過不及和六氣司天在泉的變化,對人體發病有一定的影響。在治療時應考慮到運氣的變化。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氣在泉,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熱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濕淫于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鹨趦龋我韵汤洌粢钥嘈?,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燥淫于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寫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司天之氣,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寫之。熱淫所勝,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鹨鶆?,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復之,熱淫同。燥淫所勝,平以苦濕,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甘苦,以咸寫之?!薄秾徱暚幒芬舱f:“甲已之年為土運,土愛曖而不受寒,宜加溫劑以助之,戊癸之年為火運,火宜寒而不宜熱,宜加涼劑以解之,子午卯酉年少陰君火,陽明燥金,司天在泉,宜清之,寅申巳亥年,少陽相火,厥陰風木,司天在泉,宜涼劑以加之?!?《三因極一病方論》根據歲年運客氣的變化提出了每年的主用方劑和按時加減法,如辰戊之歲,主用靜順湯,加減法為大寒至春分去附子,加枸杞子,春分至小滿,原方加枸杞子,小滿至大暑原方去附子、木瓜、干姜,加人參、枸杞子、地榆、白芷、生姜,大暑至秋分原方加石榴皮,秋分至小雪原方不加不減,小雪至大寒原方去牛膝,加當歸、芍藥、阿膠。如此嚴格按時用藥,表明因時施治在治療疾病中的作用。
我國名老中醫蒲輔周,于1954年在石家莊以白虎湯為主治療流腦,取得了滿意療效。1956年,北京流腦大流行,醫療隊效仿蒲老的治療方法治療卻無效果。后請教于蒲老,蒲老認為治病要了解歲運的變化,1954年天氣干燥,暑熱偏盛,故用清泄暑邪法能獲效,1956年濕氣偏盛,暑邪夾濕為患,當清暑泄熱、通陽利濕法治療,驗之果效。
運氣學說既注意到了四時氣候往來寒暑的一般特點,也注意到了各個年份在氣候上和疾病的共同特點與不同點,而總結出來的一套規律和推算方法,是中醫獨特的時間治療學。由于疾病不僅受到時間的影響,還與生活條件、心理狀態有密切關系,在運用時需要靈活掌握,不能機械照搬。
2、發病季節不同,治療有異
《素問·六元政紀大論》就曾指出:“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熱無犯熱,寒無犯寒?!钡挠盟幵瓌t。指出了用溫藥勿犯天時之溫氣,用熱藥勿犯天時之熱氣,用涼藥勿犯天時之涼氣,用寒藥勿犯天時之寒氣。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出:“春宜吐、夏宜汗、秋宜下”、“ 白虎湯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 等因季立法治療觀點;李東垣根據四季變化不同及發病不同制定了四季時方:“春宜補中益氣湯,夏宜清暑益氣湯,秋宜升陽益氣湯,冬宜神圣復氣湯”等等。如感冒,由于發病季節不同,而治療方法迥異。風寒多見于冬夏,宜用麻黃湯、桂枝湯;風熱多見于春季及初夏,宜用桑菊飲、銀翹散;感冒見于夏季者,常偏暑熱,宜用香薷飲、白虎人參湯;感冒見于長夏者,因氣候多偏暑濕,方宜用三仁湯、羌活勝濕湯;感冒見于秋季時,因氣候多偏燥,方宜用桑杏湯、杏蘇散。就是同一證候發病不同季節,用藥也不相同。如風寒感冒,冬天輒用麻桂之屬辛溫散寒發汗,夏天氣候炎熱,腠理疏松,易汗傷津,麻桂就當慎用,宜用荊芥、薄荷發汗力較輕的藥物,暑盛則用香薷之屬。
3、運用月節律辨證施治
月用藥施治此法是根據病情選擇在一個月中的某幾日進行藥物治療,常用于婦女經、帶、胎、產等疾病的治療?!端貑枴ぐ苏衩髡摗窂娬{“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廓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認為月生之時,機體氣血空虛,不可施用散瘀之劑,應施以補益氣血劑;月滿之時,氣血充盛,不應峻補,應施以散瘀、祛邪之治。后世醫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一套完整的對月經病、帶下病及不孕癥等婦科疾患的時間治療方案。中醫治療月經諸病,都主張在月經來潮前7日開始治療,至行經時終止。這是因為這段時間,沖脈任脈之經血下注胞宮,胞宮氣血逐充盈,功能旺盛,此時投藥治療能借胞宮功能旺盛之時增強抗病能力,排邪外出,有利于調整月經節律。
4、運用日節律辨證治療
根據晝夜變化擇時用藥是中醫時間治療學一大特點,并在這方面積祟了豐富的經驗,古人早已發現在自然環境周期變化影響下,人體陰陽氣血的消長盛衰晝夜變化,因而用藥也應根據晝夜節律加減、調整,以取得較好療效。明·薛己《校注婦人良方》認為,補中健脾的補中益氣湯,益腎壯陽的金匱腎氣丸,益氣之六君子湯等溫陽、益腎、健脾方藥,應在清晨、上午服用效果較好;《證治準繩》載“雞鳴散”有祛濕化濁、行氣解郁、通絡除滯等功效,應在平旦雞鳴時服用較好,又如“澤漆湯”治咳喘病脾虛不適、水飲內滯者,宜“溫服五合,至夜盡”;“菌陳五苓散”治黃疸病濕重于熱者,應“先食服方寸匕,日三服”;“十棗湯”治懸飲癥要在 “平旦服”,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指出:“早用溫腎陽之藥,晚用補脾氣之品,晨滋腎陰,午健脾陽,早服攝納下焦,暮進純甘清燥?!本闶亲裱瓡円构澛桑x擇較好用藥時機,根據不同證型,在不同的時辰投入不同劑量的藥物,以得“天地之旺時而祛邪”的目的。
5、根據病位擇時用藥
5.1病位在四肢者
宜清晨空腹服,早起后人體四肢血脈流暢,有利于藥力抵達病所,被人體迅速吸收,發揮療效。
5.2病位在腰以上者
宜飯后服藥,飯后服藥可減少藥液滲入大腸,利于藥力上浮而接近病灶。
5.3病位在腰以下者
宜飯前服藥,飯前服藥藥物不被飲食阻滯,有利于藥性迅速下沉吸收抵達病處。
5.4病位在骨髓者
宜夜晚(約21時~23時)服藥,此時人體代謝活動,氣血運行趨緩,藥物在體內代謝也相對趨緩,藥效相對延長,有利于腎臟和骨髓吸收。
6、根據藥性、功效擇時服藥
中藥具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臨床用藥時,熱性、溫性藥宜乘藥液溫熱時服下;寒性、涼性藥宜藥液冷卻后飲服,此服藥之法,取其“寒則熱之,熱則寒之”之理,即寒性病用溫性、熱性藥而熱服之,以加強藥物的溫性而提高療效;熱性病用寒性、涼性藥而冷服;以達到更好的降溫和瀉火作用。
6.1發汗解表藥宜午前服,午前為人體陽中之陽分,此時可以發汗,增強藥效。王好古在《此事難知》中說:“汗無太早,非預早之早,乃早晚之早也。謂當日午以前為陽之分,當發其汗。午后陰之分也,不當發汗。故曰汗無太早,汗不厭早,是為善攻?!?/p>
6.2益氣升陽藥宜午前服,午前為陽氣升發向上之際,投以升浮之藥,有利于陽氣的提升和祛除病邪;
6.3催吐藥宜清晨服,此時服藥借陽氣上升外達之機,加強藥物上達外透之力,使邪外出。
6.4利水滲濕藥宜清晨服用,此時人體胃內已基本排空,投以利水藥物便于體內吸收,加之人體此時陽氣漸漸升發,有助于氣化水濕,以增強藥效;
6.5驅蟲藥和瀉下藥宜午后、晚上或入睡時空腹服,根據寄生蟲的活動特點,結合人體陰陽消長和自然界陰陽節律,此時用驅蟲藥可促使蟲體與病邪隨大便而出;
6.6滋養陰血藥宜入夜空腹服,21時~23時人體腎臟最為空虛,補陰極宜,同時,空腹服藥也有利于被人體迅速吸收;
6.7安神藥宜臨睡前服,以保證患者較快入睡。
7、六經病的較好服藥時間
張仲景《傷寒論》中提出的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的欲解向愈時間,分別是該經是旺盛之時,此時投藥能借經氣旺盛之時驅邪外出。六經病欲解時的 “上”應作“前”理解。如“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未前面的時辰為巳午。因未時陽氣漸衰,巳不是太陽主時,再加上服藥后還有吸收發揮作用的過程,未時服藥已不較好時間。因此,六經病的較好服藥時間是:太陰病為巳午時,陽明病為申酉時,少陽病為寅卯時,太陽病為亥子時,少陰病為子丑時,厥陰病為丑寅時。
通訊地址:青島黃島海南島路158號內一科 郵編:266500
電話:13616423931
作者:韓培海
碩士研究生,主攻中醫內科雜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