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江蘇總隊醫院位于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古運河畔,建院于1952年10月,為解放軍蘇北軍區直屬醫院。
1953 年改名為解放軍... [ 詳細 ]
武警江蘇總隊醫院位于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古運河畔,建院于1952年10月,為解放軍蘇北軍區直屬醫院。
1953 年改名為解放軍... [ 詳細 ]
暫無內容
時間:2012-11-20 14:39來源:求醫網
前一段時間衛生部在有關整形美容機構設置問題的征詢意見中關于整形美容咨詢師一位置可是引起業界不小的爭執。一方為支持方,主要是民營醫院的投資方、咨詢師、一少部分醫生;另一方為反對方,主要是國有醫院的管理者、絕大部分國有和民營醫院的主診醫生。
咨詢師崗位的作用是什么?
(1)、民營醫院為節省人力資源開資,在主刀醫生手術時可起到替主診醫生與就醫者做初步溝通;(2)、避免主刀醫生與病人直接接觸后,領到其他機構手術,致使客源流失;(3)、由于醫生接診往往是比較客觀的向病人介紹手術的利弊關系,這可能會使接診成功率大大降低,而咨詢師不直接接觸手術,因此也就不承擔手術后的風險,在向病人介紹手術時會夸大手術效果避談手術風險,從而提高咨詢成功率,這也就是支持方的支持主要原因。
現實的咨詢師人員結構:
一部分是從事過整形美容行業的護士,第二部分是做過市場營銷的,但不一定有過從事醫護行業經歷的人(不是學醫的),第三部分是從事過整形美容行業的低年資醫生(很少一部分)。這些咨詢師學歷多數是中專或大專,個別也有沒學歷的。
咨詢師設置為什么會發生爭執?
咨詢師不承擔醫療責任,但其經濟收入與成交額卻息息相關,而且民營機構投資人設這個崗位要求“合格”咨詢師就必須做到他們的雙贏,給手術醫生的手術造成了很大的風險與壓力!同時也是導致整形美容糾紛率高的原因之一。而事實上在民營醫院主診醫生又很少敢與咨詢師發生正面沖突,原因是咨詢師手里有客戶資源,他們處處制約醫生的自主行為,無奈醫生就只能成了默默抵抗這一崗位的一股暗流。
那么整形美容機構是否要設置咨詢師一職?如何發揮其真正的有益的咨詢作用?而不是讓其成為地道的“大忽悠”,咨詢師究竟是設置在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一道橋梁還是一堵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