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找醫院 | 找醫生 | 查疾病 | 在線咨詢 | 百科 | 資訊 | 電話咨詢 | 疾病庫 | 專家訪談 | 經驗分享

張平醫生個人網站

已通過求醫網 職業醫生資格認證
當前位置: 求醫網 > 張平大夫個人網站 > 多動癥的檢查及診斷標準

多動癥的檢查及診斷標準

時間: 2015-04-30 02:12   來源: 求醫網

  什么是多動癥?這種疾病的診斷步驟如何?這種疾病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檢查呢?鑒別診斷的標準都有哪些?對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如果說你想了解的話,可以從下面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多動癥也稱注意缺陷障礙是兒童時期頗為常見的一類心里行為問題,主要表現為與處境不相宜的活動過度和行為沖動,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激動,焦慮、學習困難、適應障礙或其他行為癥狀。國外報道學齡兒童多動的患病率約為4%-20%,國內也高達1.3%-15.9%,病因復雜,表現多樣。診斷主要根據老師和家長提供的病史,并具有活動過度,易沖動,結合臨床評定以及對患兒的神經系統及精神方面的檢查結果,作出正確的判斷。

  [診斷步驟]

  (一)病史采集

  1.起病情況 起病的年齡、病程,有無誘因,如學齡兒學習負擔過重。

  2.出生史 了解有無產前,產時異常,如早產兒或過期兒,有無產程過長、產傷、窒息、感染史,分娩方式如何。出生時營養發育及健康情況,母親是否為高齡產婦,妊娠期患過何種疾病,有無病毒感染、流產、出血、外傷,妊娠期營養狀況,胎動情況。有無長期毒物,放射線接觸史,是否服用化學藥物,有無吸煙、酗酒等習慣。

  3.生長發育史 了解有無活動過度,易沖動、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動作笨拙,精細動作和手眼是否協調困難,平衡能力、肌力方面有無明顯不足;有無學習困難、適應困難、行為問題及情緒障礙;智力發育如何。

  4.既往史 除詢問運動、言語及智力外,還要詢問以往患過和種疾病,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顱腦損傷、癲癇等病史。有無長期服藥及藥物、食物中毒史。有無遺傳代謝性疾病史等。

  5.家族史 家族中有無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和行為障礙等病史,有無精神病及癲癇等神經系統等疾病,有無先天性代謝障礙及其他遺傳病。

  6.環境因素 家居環境,父母的職業,父母親有無離異,是否從小缺乏父愛、母愛或受人虐待等。

  (二)體格檢查

  1. 一般體格檢查 注意生長發育,營養狀況,聽力、視力情況,有無畸形,皮膚有無皮疹,心、肝、腎等重要臟器有無異常。

  2.神經系統檢查 有無神經系統定位征;有無精細動作不協調、快速輪替動作笨拙,臨摹圖形困難、兩側反射不對稱,以及其他軟體征,如聯帶運動、舞蹈樣運動、共濟失調等。有無肌張力改變及記憶障礙。

  (三)輔助檢查

  1.心理測試 最常用的有韋氏智力量表(WISC)行為評定量表、注意集中測試、記憶測驗、成就測驗等。部分持續性多動患兒可有智力偏低;多動障礙、行為障礙、智力低下和情緒障礙兒童均可出現注意測數分數低,但無特殊性。

  2.腦電圖 多動患兒有腦電圖異常者,約占45%-90%。大多僅為輕至中度異常。表現為慢波增多、調幅不佳、基線不穩、具有陣發性和彌散性Q增加。但無特殊性。

  3.腦誘發電位 反應減少,反映的潛伏期長而波幅低,為腦發育延遲提供進一步的支持。

  【思維程序】

  (-)確定活動增多是否為病理性

  一方面要根據年齡來衡量,另一方面要根據有無其他癥狀。

  1. 診斷標準

  (1) 起病于學齡前期,病程至少持續六個月

  (2) 癥狀標準:根據美國(1994)出版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4版),簡稱(DSM-IV)的標準,多動的診斷至少具備多動-沖動項中6項以上表現,注意缺陷診斷也需具備注意力項中6項以上表現,且達到難以適應的程度,并與發育水平不相一致。

  多動項:①手和足往往有許多小動作,或在座位上扭動②往往在教室里或其他要求坐好的場合擅自離開座位③往往在某些場合不合適的過多的活動(青少年或成年人,可能只是坐立不安的主觀感受)④常在問題尚未說完時就搶答⑤難以安靜的參加游戲或課余活動⑥往往一刻不停的活動⑦往往難以靜候輪換⑧往往在他人講話或游戲時予以打斷或插嘴⑨說話過多。

  注意力項:①易受外來影響而激動②在學習、工作或其他活動中往往不能仔細注意到細節,或者發生粗心所致的錯誤③難以持久性集中注意(學習、工作或游戲時)④聽不進別人在說什么⑤經常丟失學習及生活用品⑥在學校課堂注意力分散,成績不佳⑦往往逃避不喜歡或不愿參加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作業或工作,如做功課或家務⑧往往難以完成作業或活動⑨往往遺忘日常活動。

  2. 判斷其嚴重程度

  (1) 輕度:癥狀少于或稍微超過診斷標準針狀,僅有輕微的或沒有學校和社會功能的損害。

  (2) 中度癥狀和損害在輕度和重度之間

  (3) 重度:癥狀多而重,超過診斷標準所需癥狀,有明顯而廣泛的學校和家庭及伙伴關系的社會功能損害。

  (二)鑒別診斷

  臨床上伴有多動癥的疾病多種多樣,除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外,其他的兒童心理障礙(如情感障礙、焦慮障礙、品行障礙或人格障礙等)神經系統疾病、遺傳代謝行疾病以及某些軀體疾病、藥物不良反應等也可伴有多動的表現,要予以鑒別。

  1. 頑皮的正常兒童 一般發生在3-6歲男孩多見,這種兒童很活潑,動作也可以很多,注意集中時間短。這些小兒的多動常處于無關刺激過多、疲勞、學習目的不明確、注意缺乏訓練,不善于正當轉移,平時為養成有規律的生活。對哌甲酯(利他林)出現興奮失眠的反應。

  2. 精神發育遲滯 可出現坐立不安、多動和注意渙散、易沖動等。但詢問病史時,這類兒童往往有生長發育障礙,如開始走路、說話均比正常兒童完,常伴有特殊面容及神經系統體征,智力測驗IQ在70以下,且社會適應能力普遍低下。

  3. 抽動-穢語綜合征 常伴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表現,但主要表現為不自主、間歇性、多次重復的抽動,包括發音器官的抽動,同時伴有陣發性污穢詞語、吼叫、模仿言語及模仿動作,服氟哌利多有效,而哌甲酯無效。

  4. 不伴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特定學習困難 這類兒童由于某種原因對學習感到厭煩,且學習上屢屢受挫,而顯得坐立不安,注意渙散。這是對不適宜的學校處境的反應。

  5. 品行障礙 某些品性障礙的兒童也表現不安心學習,多動,但突出表現是以反復的持續的違反社會道德標準,侵犯別人和公共利益的反社會行為。

  6. 兒童焦慮癥 常由各種精神緊張而引起。小兒表現坐立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難,脾氣暴躁及易于沖動。但突出癥狀是焦慮。如仔細了解,可見這些情緒反應有明顯的社會心里因素,并與外界環境有密切聯系。

  7. 兒童躁狂癥 患兒除了興奮好動外,尚有情緒過度愉快,言語顯著增多,但無中心思想,隨境轉移。常有夸大色彩,愛開玩笑,終日忙忙碌碌,但事事有頭無尾。注意力渙散,理解力膚淺。患兒睡眠常明顯減少。病前性格外向,往往有家族史。

  8. 兒童精神分裂癥 起病早期可有活動過多或行為沖動,但一般起病較晚(6歲以后)且伴有精神分裂癥特征,如個性改變,情感淡漠、行為怪異、思維障礙、妄想或幻覺等,可茲鑒別。

  9. 癲癇 常有活動過多。但有陣發性發作表現,腦電圖有棘波、尖波、棘-慢波等癲癇特有的改變。發作控制后活動過多或沖動性等癥可獲改善。

  10.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如腦炎后遺癥期,可表現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但病初有全身中毒癥狀及抽搐、昏迷等神經系統癥狀,往往有神經系統定位征,腦脊液檢查示炎癥性改變,頭顱CT可輔助診斷。

  11. 中毒 某些藥物或食物中毒,可引起繼發性腦部損害而出現多動表現,但仔細詢問病史可問出誤服藥物,食用有毒和變質食品等病史,往往伴有嘔吐、腹瀉及其他癥狀,血藥物濃度監測有利于診斷。

  12. 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是銅代謝障礙所 ,有肝損害、錐體外系體征及心里障礙。角膜可見K-F環,血清銅藍蛋白降低的特征可資鑒別。

  13. 風濕熱舞蹈病 可有肢體不自主的舞蹈樣動作及情緒改變。常伴有心肌炎,關節疼痛,實驗室檢查ASO、ESR、CRP增高提示風濕熱的診斷。

  【經驗體會】

  多動是由于多種生物化學因素、神經心理因素、環境因素以及遺傳因素等病因單獨或協同一起所造成的一種綜合性障礙,由于病因不同,患兒可能有不同的伴隨障礙(如情緒障礙、學習障礙、品性障礙)、癥狀學特征(如活動過度、易沖動、注意力不集中等)以及癥狀持續時間的不同、性別差異等。對于中、重度多動患兒,根據DSM-IV的診斷標準,較易的出診斷。但對于輕度多動的患兒,特別是嬰幼兒時期,正常的多動與多動障礙的界限不易分清,年齡越小就越易混淆,常易引起誤診。而且臨床上有許多疾病(包括神經精神疾病、遺傳代謝性疾病等)可以伴有多動的表現,要注意鑒別。

  因此,作為醫師必須詳細而耐心的詢問病史,根據父母、老師的觀察,結合患兒年齡、性別智商及活動的性質、環境,既往病史、家族史,判斷是否有活動過多和沖動性、注意力不集中、其他系統和心理障礙的表現。并予以臨床評定,輔以心理測試,腦脊液、腦電圖檢查等,作出正確的診斷。另外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由生物-心理-社會諸因素引起,治療上要注意這三方面的綜合治療。應用藥物的同時,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密切配合,針對患兒的特點耐心進行教育和管理,對其進行行為矯正和教育引導。


分享贏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