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找醫院 | 找醫生 | 查疾病 | 在線咨詢 | 百科 | 資訊 | 電話咨詢 | 疾病庫 | 專家訪談 | 經驗分享

鮑艷春醫生個人網站

已通過求醫網 職業醫生資格認證
當前位置: 求醫網 > 鮑艷春大夫個人網站 > 脊髓損傷的臨床癥狀與治療

脊髓損傷的臨床癥狀與治療

時間: 2014-06-20 02:43   來源: 求醫網

  脊髓損傷是一種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的疾病,致殘率及發病率高。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每年全球有50萬人發生脊髓損傷,脊髓損傷者出現過早死亡的可能性比普通人高2至5倍,其中,中低收入國家患者的存活率最低。那么,下面讓我們來共同了解什么是脊髓損傷,脊髓損傷患者會怎樣的臨床特征。

  脊髓損傷可致運動功能喪失,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1、感覺障礙:脊髓完全損傷者受損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均喪失,部分損傷者則視受損程度不同而保留部分感覺。

  2、反射活動:休克期過后,受損平面以下肢體反射由消失逐漸轉為亢進,張力由遲緩轉為痙攣。脊髓完全性損傷為屈性截癱,部分性損傷呈現伸性截癱。有時刺激下肢可引起不可遏制的屈曲與排尿,叫總體反射。

  3、膀胱功能:脊髓休克期為無張力性神經源性膀胱;脊髓休克逐漸恢復后表現為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和間隙性尿失禁;脊髓恢復到反射出現時,刺激皮膚會出現不自主的反射性排尿,晚期表現為攣縮性神經源性膀胱。更多癥狀了解 點擊在線咨詢專家

  4、運動功能:橫貫性損傷時在脊髓休克期消逝后損傷節段以下的運動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張力逐漸增高,反射亢進。部分損傷者在脊髓休克期恢復后可逐步出現肌肉的自主活動,但相當于損害節段所管轄的肌群可表現為張力松弛、萎縮、腱反射消失等。

  深層了解引發脊髓損傷的發病“根源” 從源頭治病

  脊髓損傷可分為原發性脊髓損傷和繼發性脊髓損傷由外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損傷,其病理改變是外力所造成是脊髓水腫、椎管內小血管出現形成血腫、壓縮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間盤組織等形成脊髓壓迫所造成的脊髓的進一步損傷。

  臨床實驗研究證明,原發性脊髓損傷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損傷后在局部有大量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釋放和蓄積,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痙攣、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靜脈破裂,產生繼發性出血性壞死。這種脊髓損傷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積出血性壞死的自毀現象簡稱為出血性壞死,是脊髓損傷后繼發的重要病理過程。

  治好脊髓損傷的關鍵:根源修復受損的椎間盤組織和脊髓

  從脊髓損傷的病理角度來看:要想治好脊髓損傷的關鍵就在于如何修復受損的椎間盤組織和脊髓。于傳統的醫學療法而言,治療脊髓損傷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藥物作為脊髓損傷的常規療法之一,雖然能控制患者的病情,但并不能修復受損的椎間盤組織和脊髓。此外,長期藥物治療不僅費用高,而且產生的副作用也大,且一旦患者停藥,其臨床癥狀又會隨即復發。


分享贏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