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肉萎縮指一類由于以脊髓前角細胞為主的變性導致肌無力和肌萎縮的疾病。病情嚴重會導致患者近端肌肉對稱性、進行性萎縮和無力,最終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只有了解脊髓性肌肉萎縮的一些癥狀之后,才能第一時間到醫院治療,不至于延誤治療。北京市武警總隊第三醫院專家根據其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臨床三十余年的經驗總結了脊髓性肌肉萎縮患者不同時期的發病癥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更多疾病內容了解
【疾病癥狀】不同時期 脊髓性肌肉萎縮的發病特點
一、嬰兒脊髓性肌肉萎縮
對稱性肌無力,肌肉松弛,肌肉萎縮,肋間肌無力、膈肌多不受累、膈肌運動正常,病程為進行性,晚期延髓支配的肌肉萎縮,脊髓性肌肉萎縮的癥狀以咽肌最為顯著,伴有肌纖維震顫,咽腭肌肉萎縮引起呼吸及吞咽困難,易有吸收性肺炎。
二、少年型脊髓性肌肉萎縮
是嬰兒型的一種輕型病損,起病常在2-7歲,間或更晚,脊髓性肌肉萎縮的癥狀表現為開始為步態異常,下肢近端肌肉無力,病情進展緩慢,逐漸累及下肢遠端和上肢。
三、中間型脊髓性肌肉萎縮
又稱慢性嬰兒型,起病在出生后3-15個月,脊髓性肌肉萎縮的癥狀開始為近端肌無力,繼而波及上肢,病情進展緩慢,面肌常不受影響。
四、少年型顯性遺傳肌萎縮
本型為特殊型顯性遺傳性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的癥狀起病多在3-4歲時,主要表現為近端肌無力及萎縮,病情較輕,不影響壽命,可正常生活。更多癥狀了解 點擊在線咨詢專家
如果發現有類似上述癥狀,一定要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如果被確診為脊髓性肌肉萎縮請及時接受治療。關于脊髓性肌肉萎縮的治療方法,專家建議選擇二十一世紀最新的生物治療技術,武警三院所研發的神經組織修復療法是生物技術最先進的研發成果,經過數年臨床應用已經得到了業界專家,相關機構和患者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