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始建于1928年,由愛國華僑和地方優秀人士為弘揚中山先生“天下為公,造福社會”的精神捐資興建而成。時任廈門大學...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 醫院動態 > 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控制
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與控制
時間:2012-10-28 15:34來源:求醫網
一、導管相關性感染的概念和分類
(一)導管相關性感染的概念
導管相關性感染為插入各種血管導管后發生的感染,包括局部和全身感染,其中全身感染最嚴重,造成的死亡率約 12% ~ 25% 。
(二)導管相關感染的種類
導管相關性感染分為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又包括導管相關性的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ion blood streem infection , CRBSI) 、敗血性血栓性靜脈炎、心內膜炎。局部感染包括穿刺口的局部感染和小室感染。
(三)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定義( CDC , 2002 )
指患者使用的中心靜脈導管留置 48 小時后發生感染的現象,經導管頭端培養出的微生物與患者外周血所分離出的微生物相同,并伴隨臨床癥狀,稱為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
二、靜脈導管相關感染
(一)靜脈導管相關感染的危害
據有關資料統計顯示,靜脈導管的感染占醫院感染的 13 %,僅次于尿路感染。 90 %的靜脈導管感染發生于中心靜脈置管。導管相關性感染是院內感染中花費最高的項目之一,增加了醫療成本,延長了患者住院天數。
美國每年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大約有 80000 人次, ICU 中 CRBSI 發生率的中位數為 1.8~5.2 人次 /1000 導管日,每年因為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死亡的人數是 28000 人,每一例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花費大約 45000 美元,每年總共花費 2.3 億美元。
(二)靜脈導管相關感染的分類及常見類型的診斷(美國 CDC )
1. 導管微生物定植:插管部位無臨床感染征象,而導管末端半定量培養發現微生物≥ 15CFU/ 平板。
2. 局部感染:穿刺部位 2CM 內局部皮膚紅、腫、熱、痛,有硬塊,穿刺口有炎性分泌物;導管優秀細菌培養陽性,血培養陰性。
3. 小室感染:完全植入式輸液工具(輸液港)表面的皮膚有紅腫、壞死,或包容皮下輸液港的軟組織腔室產生膿性分泌物。
4. 隧道感染:覆蓋導管表面組織和穿刺部位大于 2CM 、沿置管的皮下途徑出現紅、腫、壓痛,伴有或不伴有全身感染的表現。
5. 輸液相關的血液感染:輸液和經其他部位靜脈抽取的血液分離出相同病原體,且無其他感染來源者。
6. 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 CRBSI ):導管定量或半定量培養和其他靜脈抽取的血液培養分離到相同病原體,并且病人有血液感染的臨床表現如發熱、寒戰和 / 或低血壓,而無明顯的其他感染來源;血流感染病人導管培養不能取得實驗室證據,但如果拔取導管全身感染征象好轉,可認為是 CRBSI 的間接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