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腫瘤防治研究所、陜西省腫瘤醫院、陜西省第三人民醫院是省內腫瘤預防、醫療、科研、教學的中心機構。是國家藥物臨床實驗機構之一、省... [ 詳細 ]
B超下引導PICC新技術與肉眼PICC置管術優勢的講解
時間:2012-11-01 19:13來源:求醫網
在我科B超下引導的PICC置管術開展以來,經過專家們不斷探索和研究發現,比起傳統的PICC 穿刺法,應用該新技術具有損傷小,定位準的優點,使PICC 置管適用性、成功率獲得大大提高,減少了穿刺時的相關并發癥(出血、神經損傷)、術后靜脈炎和血栓的發生。下面我從4個方面向大家介紹經B超引導下PICC的優勢所在:
1、B超下引導的PICC置管術可提高PICC 置管的范圍。傳統的PICC置管術大多選擇肘部以下的重要靜脈,以肉眼觀察,用手觸摸血管的方式進行,此處血管容易受靜脈輸液和采血的損傷,部分患者無法找到合適的血管行PICC,加之惡性腫瘤患者在行PICC 置管前多數都有外周淺靜脈的破壞,所以傳統PICC 置管采用原裝穿刺粗針無法對血管條件極差的患者進行成功置管。改良后的技術采用了細針穿刺后再使用擴皮器和撕裂鞘將導管送入血管,采用細針本身就擴大了可穿刺的血管范圍。
2、B超引導下的PICC置管術可提高PICC 置管成功率。該技術采用B 超引導,可經B超觀察到血管的準確部位、粗細、深淺,確保了穿刺的準確性。采用的細小針頭,導針架支撐刺入,擴大了穿刺適用范圍,大大提高了1 次穿刺成功率,減少了傳統方法多次反復穿刺不成功給患者穿刺點周圍皮膚帶來的損害和心理負擔。
3、B超下引導的PICC置管術減少了并發癥發生率。改良后的技術選用肘上3~4 cm 作為穿刺點,避免了傳統方法肘下置入PICC 時導管隨肘關節屈伸在靜脈內牽拉、摩擦血管內膜及肘關節汗液刺激引起的不適, 同時也有利于貼膜的固定。這些因素都大大降低了置管引起感染等相關并發癥的概率。
4、B超下引導的PICC可延長PICC 留置時間。改良塞丁格技術由于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在導管留置過程中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低, 中途意外拔管的概率也較低, 因此相對于傳統PICC 置管其導管留置時間也相對較長。PICC 置管后一般要留置保持到一個療程的化療結束, 但如果出現了導管相關感染等并發癥就必需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