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吳門醫派的發祥地,人文薈萃,名醫輩出,吳門醫派對祖國醫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 [ 詳細 ]
弘揚國粹 任重道遠
時間:2013-02-28 09:55來源:求醫網
2011 年秋,根據《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為切實做好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傳承工作,探索建立中醫藥學術傳承和推廣應用的有效方法和創新模式,加快培育、培養一批名院、名科、名醫,提升中醫藥學術水平,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蘇州市中醫醫院脾胃科國內名老中醫任光榮傳承工作室正式成立。我們在欣喜的同時,也感到了肩上責任的重大。如何利用國家級工作室這一平臺將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傳承下去;如何建立有利于中醫藥學術繼承創新和推廣應用的發展模式;如何弘揚吳門醫派的脾胃病學術思想,培養出更多的優秀的中醫脾胃科人才,是我們接下來要努力做好的課題。
蘇州作為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已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如果說豐富秀美的吳文化是吳中科學藝術之源,那么悠久精湛的吳門醫派則是其流。上世紀50年代,蘇州中醫院匯集了一大批吳門醫派的傳人,其中溫病、脾胃病專家黃一峰老院長精于調治脾胃病及內科雜病,用藥精當,藥到病除,名聞遐邇。上世紀80年代,在任光榮名老中醫的帶領下,蘇州中醫院脾胃科憑借吳門醫派的深厚底蘊,不僅受到了蘇州及附近地區廣大老百姓的信任與親睞,還吸引了一大批外省市的患者前來就醫。脾胃科以先進的科研技術總結闡發了老中醫診療經驗及理論依據,逐步形成了專科的核心學術思想,在2002年成為江蘇省中醫重點臨床專科。近年來,在江蘇省脾胃病領軍人才葛惠男院長的帶領下,脾胃科2007年經過十一五建設周期,2011年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驗收成為國家級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并成為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
中醫的教育先后經歷了“師帶徒”、“高等院校培養”等多種培養模式,而經驗傳承一直是最不容忽視的環節。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這種全新的培養模式,集科教研于一身,不僅是一個繼承學術經驗的平臺,更是一個開拓創新、與現代醫學科技融為一體的平臺。
近年來,隨著材料學、生物材料、光纖技術、內窺鏡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脾胃學科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相對而言,通過傳統中醫的望、聞、問、切來進行辨證論治,運用理、法、方、藥采用中藥內服外敷等簡、便、驗、廉的方法,卻被逐漸遺忘和丟失。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把傳統有效的技術和臨床經驗傳承下去,并在此基礎上,借助于現代技術手段,將學術經驗轉化為科研成果,從而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
任光榮名老中醫藥工作室工作人員配備科學、人才梯隊合理,擁有江蘇省脾胃病學科領軍人才,國內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及國內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擁有博士2名,碩士7名,并有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各個層次的中青年服務骨干。他們不僅有著良好的中醫學理論基礎,而且具有刻苦鉆研,不斷創新的精神。為繼承和發揚中醫藥事業,為弘揚吳門中醫,愿意齊心協力,共同奮斗。
工作室將運用各種現代設備,通過視頻、錄音等手段將名老中醫診治過程全程記錄、既可同步示范給繼承人,又可存儲臨診資料,長期保存。逐步建立名老中醫經驗數據庫和名老中醫經驗繼承數字化信息共享平臺,讓更多年輕醫生學習到老中醫藥專家的臨床經驗,使寶貴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得以加速推廣。
國內名老中醫任光榮傳承工作室的建設工作方興未艾,然而在發展的道路上,必將遇到諸多困難和挑戰。相信在中醫院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工作室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不斷充實工作室的內涵建設,必將建設成一個規范的、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名老中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