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是河北醫科大學、河北大學醫學部、保定衛校、定州衛校的教學醫院,擔負著定州市120萬人口的醫療保健工作。醫院占地面積55余畝... [ 詳細 ]
《關于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問答
時間:2012-11-09 16:56來源:求醫網
《關于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問答
時間:[2012-5-17]
1.什么是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
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是通過推行按病種付費、按床日付費、按人頭付費、總額預付等支付方式,將新農合的支付方式由單純的按項目付費向混合支付方式轉變,促使醫療機構調整醫藥費用收入結構,控制過度用藥、過度檢查等,實現規范服務、控制費用的目標。其主要內容包括門診費用支付改革和住院費用支付改革。《關于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從2012年開始積極推進統籌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和病種全覆蓋的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工作并逐步擴大實施范圍,爭取到2015年實現在所有的統籌地區全面實施的目標。
2.為什么要開展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
實行支付方式改革,有利于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增進新農合基金使用效益,提高參合人員的受益水平;有利于合理利用衛生資源,規范醫療機構服務行為,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對于新農合制度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讓農村居民切實享受醫改成果,保障參合農民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3.如何確保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取得實效?
首先要堅持全覆蓋的原則。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要力爭覆蓋統籌區域內所有定點醫療機構,覆蓋所有住院病人以及享受新農合門診(統籌)補償的病人。只有實現全覆蓋,才能避免醫療機構為控制費用而選擇病人,才能避免醫療機構向未實行支付方式改革的病人轉移費用成本,從而促進醫療機構之間的公平競爭,有效發揮支付方式改革的內在激勵和制約作用。
二要結合實際,動態調整新農合支付標準。支付方式改革的直接目的是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要保證支付方式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就要尊重當前醫藥費用的合理現實及未來醫藥費用的合理增長。因此,新的支付標準,要根據基線數據調查、既往醫療費用水平等因素合理測算。對不同級別醫療機構支付標準的確定,還應有利于引導參合人員常見疾病在基層就醫。同時,支付標準也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補償方案調整、醫療服務成本變化、高新醫療技術應用以及居民衛生服務需求增長等因素,結合實際定期調整。
三要兼顧多方利益,確保持續發展。要逐步建立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的談判協商機制,協商確定付費標準及其他相關事項。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在考慮基金支付能力、醫療費用的個人負擔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改革過程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保證醫療機構獲得合理的補償,保障醫療機構的正常運轉和持續發展。
四要強化質量監管,保證服務水平。支付方式改革的根本目標之一就是提高參合人員受益水平。在提高參合人員保障水平的同時,也要保證其享受的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的提高。管理經辦機構將發揮衛生部門統籌管理醫療服務和新農合的優勢,聯合醫療管理部門,結合經辦、服務監管協議,建立和完善支付方式改革考核評價體系,確保實施支付方式改革后醫療機構服務內容不減少,服務水平不降低,服務質量有保證。
4.如何對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進行監管和評價?
在實施門診總額預付中,對費用控制情況監督評價,對定點醫療機構門診服務數量、質量、轉診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定期進行考核評價。
對住院費用的支付,加強對診療過程的監管,檢查出入院標準的執行情況,對患者出院狀態的監測回訪以及對患者住院頻率的監控,促進合理診療和服務質量、效率的提高。堅決避免向門診轉嫁費用、診斷升級、分解住院、不合理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以及推諉重癥患者的行為。把醫療服務監測評價結果作為新農合最終支付費用的重要依據。
(資料來自于衛生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