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span>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臨床診斷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多發生在40歲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腦力勞動者較多。此病病因未明,可能與脂質代謝紊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以及隨年齡增長的動脈管壁正常結構和機能缺陷有關。高血壓、長期吸煙、糖尿病、肥胖、遺傳、A型性格、血尿酸增高以及某些內分泌病為常見的易患因素。此外,血小板和凝血機制改變在冠脈粥樣硬化形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臨床診斷
1、心絞痛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癥。
心絞痛以發作性胸痛為主要表現:在胸骨體上、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區,有手掌大小范圍最為典型;壓迫、憋悶、緊縮性疼痛,可有燒灼感;持續時間一般為1分-10分鐘,最多不超過30分鐘;在左臂內側、左手或后背,偶有放射到下頜、咽部、上腹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寒冷、吸煙、發熱及心動過速等情況均可引起發作。
伴隨癥狀:心絞痛發作時或發作后,常有心率增快及血壓增高,在發作時可出現面色蒼白及出冷汗。
2、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壞死。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當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與梗塞的大小、部位、側支循環情況密切相關。多數病人在發病數日有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煩躁,心絞痛等。疼痛是最先出現的癥狀;全身癥狀有發熱、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胃腸道癥狀有疼痛劇烈時伴有頻繁的惡心、嘔吐和上腹部脹滿和低血壓等。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嚴重可發生肺水腫等。
- 友情鏈接:
-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