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治療子宮脫垂的常用方法
時間:2016-05-10來源:求醫(yī)網(wǎng)
子宮脫垂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此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生活以及工作,對于子宮脫垂患者來說,能夠及時接受正確的治療是十分關鍵的,目前治療子宮脫垂好的方法包括四種,如子宮托療法、理療、宮旁藥物注射治療、體育療法,一般治療子宮脫垂的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
1、子宮托療法:按子宮托的不同類型,均可分大、中、小三種,經(jīng)配放子宮托后,脫垂的子宮與陰道壁能回納于陰道內,子宮脫垂患者立感舒適而子宮不脫出者為配放合適,并需教會子宮脫垂患者放取與叮囑患者每晚取出洗凈,晨間再行放置、一般放置時子宮脫垂患者平臥,兩腿屈曲分開,將托的后緣偏斜,沿陰道后壁推入至陰道頂部,再將子宮托的前緣推至恥骨聯(lián)合的后面,然后讓子宮脫垂患者迸氣,使子宮下降,檢查托的位置是否正確,取托時應輕輕側斜方向取出。
2、理療:此法并非是治療子宮脫垂的方法,僅能協(xié)助治療其并發(fā)癥,常用的方法是熱水坐浴、紅外線照射及透熱電療等。
3、宮旁藥物注射治療:此法作用在于激起化學性炎癥,形成疤痕,疤痕攣縮后,縮短松弛的主韌帶,使子宮上提。這一療法對輕度子宮脫垂有效,重度無效,且副作用較大,故未被廣泛應用。
4、體育療法:用體操方法進行有關肌肉的運動和鍛煉,使松弛的肌肉經(jīng)過鍛煉而恢復功能,常用的有提肛肌運動法、膝胸臥式,子宮脫垂患者每天早晚各行一次,每次5~15分鐘,早晨鍛煉應在起床前進行。有壓力性尿失禁子宮脫垂者,每次排尿時,有意識地停頓排尿動作數(shù)次,并使之形成習慣,對加強提肛肌的張力,甚為有益。
子宮脫垂患者平臥或坐或立均可,全身放松,將舌尖輕抵上胯牙與頒交并處,雙唇輕閉,配合吸氣時向上提收肛門,就象大便完了時收縮肛門那樣。繼而放松,一緊一松,交替進行,放松時配合呼氣。也可以不配合呼吸而隨意收縮和放松肛門,無論坐、臥。站立各種姿勢,每天2一多次,每次—15分鐘。
以上就是四種治療子宮脫垂的常用方法的具體內容,相信大家已經(jīng)有所了解,為了各位子宮脫垂患者能夠更好的恢復健康,建議各位子宮脫垂患者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查看更多關于四種治療子宮脫垂的常用方法的相關常識>>
婦產(chǎn)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jīng)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lián)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jīng)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fā)性痛經(jīng)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chǎn)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jīng)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