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膜炎的臨床表現有幾個
時間:2015-02-07來源:求醫網
關于心內膜炎的臨床表現,大家得積極把握,正確把握心內膜炎的臨床表現,才能夠因此得出準確的確診和治療,通常心內膜炎的臨床表現很復雜,如下便是專家的具體分析。
心內膜炎的臨床表現:
(1)體征主要是可聽到原有心臟病的雜音或原來正常的心臟出現雜音。在病程中雜音性質的改變往往是由于貧血、心動過速或其它血流動力學上的改變所致。約有15%患者開始時沒有心臟雜音,而在治療期間出現雜音,少數患者直至治療后2~3月才出現雜音,偶見治愈后多年一直無雜音出現者。在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中,右側心瓣膜損害不常見,2/3的右側心臟的心內膜炎,特別是侵犯三尖瓣者,贅生物增殖于心室壁的心內膜以及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上時,也可無雜音,但后者罕見。
(2)皮膚和粘膜的瘀點、甲床下線狀出血、Osler結、Janeway損害等皮損在近30年來發生率均有較明顯下降。瘀點是毒素作用于毛細血管使其脆性增加破裂出血或由于栓塞引起,常成群也可個別出現。其發生率最高,但已由應用抗生素前的85%下降到19%~40%。多見于眼瞼結合膜、口腔粘膜、胸前和手足背皮膚,持續數天,消失后再現,其中心可發白,但在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引起的脂質微小栓塞也可出現眼結合膜下出血,因而有人認為中心為灰白色的瘀點要比黃色者重要。全身性紫癜偶可發生。甲床下出血的特征為線狀,遠端不到達甲床前邊緣,壓之可有疼痛。Osler結的發生率已由過去50%下降至10%~20%,呈紫或紅色,稍高于皮面,走私小約1~2mm,大者可達5~15mm,多發生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的掌面,大小魚際或足底可有壓痛,常持續4~5天才消退。Osler結并不是本病所特有,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性狼瘡、傷寒、淋巴瘤中亦可出現。在手掌和足底出現小的直徑1~4mm無痛的出血性或紅斑性損害,稱為Janeway損害。杵狀指(趾)現已很少見。視網膜病變以出血最多,呈扇形或圓形,可能有白色中心,有時眼底僅見圓形白點稱為Roth點。
(3)脾常有輕至中度腫大,軟可有壓痛。脾腫大的發生率已較前明顯地減少。對不能解釋的貧血、頑固性心力衰竭、卒中、癱瘓、周圍動脈栓塞、人造瓣膜口的進行性阻塞和瓣膜的移位、撕脫等均應注意有否本病存在。在肺炎反復發作,繼之以肝大,輕度黃疸最后出現進行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即使無心臟雜音,亦應考慮有右側心臟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可能。
關于心內膜炎的臨床表現,大家別忽視,這是對患者負責任的體現,也是保證患者健康的需要,當然大家在把握了心內膜炎的臨床表現之后,還一定要積極到專業醫院治療這種疾病。
查看更多關于心內膜炎的臨床表現有幾個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