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精神病在日常生活中預防精神分裂
時間:2016-10-17來源:求醫網
治療精神病在日常生活中預防精神分裂,減輕癥狀、降低復發率、增強社會心理適應功能是對精神分裂癥進行心理治療的主要目標,但并不是一種單一的治療模式就能夠獲得這些目標的。當前對精神分裂癥病人進行心理治療情況如下:
1.病人均服用一定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
2.由于絕大多數這類精神病人缺乏自知力,較少或沒有自主性,在對這些病人進行心理治療時大多采用較主動、直接的指導性的治療方法。目前比較普遍接受的心理治療方法有:
①心理教育、支持性(個別或團體)治療;
②行為技術包括就業、社會技能訓練等;
③家庭治療,包括家庭教育或社區家庭干預等,有研究者甚至提出不管是否有可辨認的家庭問題存在,對精神分裂癥病人與其家人接觸都能有效,特別在降低疾病的復發方面,認為對所有病人家庭都應包括心理教育計劃。此外,近十余年來,采用認知行為治療對精神分裂癥的研究有增加趨勢,但尚處于初期應用階段;動力或心理分析心理治療較少應用,療效亦不能確定。
3.對精神分裂癥病人實施心理治療絕大多數是在疾病的恢復期或間歇期或疾病的慢性階段,雖有對急性精神障礙進行心理治療的研究報告],但總體療效欠佳。
4.一種新的治療觀念是對個人化治療的強調。總之,治療者面對如此多的心理治療方法,應根據病人的自主功能的能力及病人的接受程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本文由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供稿】
查看更多關于治療精神病在日常生活中預防精神分裂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