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間質性腎炎的食療方
時間:2015-02-10來源:求醫網
間質性腎炎患者在中醫采用益氣固精等治療的同時,應細水長流式地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使機體的攝人量與丟失量保持大體的平衡。一般可按每日每千克體重補充2~4克計算,每 日蛋白攝入量大體在100~150克之間。蛋白含量較豐富的一些食品也應有所選擇,豆制品等植物蛋白仍宜少量建議是選擇一些含優質蛋白的食品作菜肴。
1、甲魚滋陰湯
做法:甲魚250克1只,百部、地骨皮、知母各10克,生地25克。甲魚治凈清蒸,百部等4藥加水煎取汁,將藥汁與甲魚共同放人鍋內文火慢燒片刻,放入食鹽、味精等調味品適量,即可飲湯食肉。
作用:甲魚為高蛋白物質,近人視為補虛上品。其實,本品的主要功能在于滋陰涼血。地骨皮與知母、生地都是清虛熱之要藥,而百部則為中藥中的抗癆藥,今與甲魚燒成藥肴,用于腎結核、肺結核患者之見潮熱、顴紅、盜汗、手足心熱、舌紅脈細等陰虛內熱癥狀者,最為合適。雖非結核病而有陰虛內熱癥狀的其他腎病患者,服之亦均有效。
2、黃芪煲鱔魚
做法:黃鱔250克者l條,瘦豬肉60克,黃芪20克。先將黃鱔去內臟,切成段,按常法治凈,將豬肉切成片,黃芪用紗布包,共同人鍋,加水同煲,待熟去紗布包,加入適量鹽、味精等調料,略沸起鍋裝盤,即可佐餐。
作用:黃鱔甘溫,其肉無雜刺,且細嫩而脆,不似鰻魚之肥膩,其蛋白質含量亦高,每百克達18.8克,也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佳肴。故腎病患者在有氣虛癥狀時,服用本藥肴,十分合適。
查看更多關于解析間質性腎炎的食療方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