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的診斷方法是什么
時間:2015-03-10來源:求醫網
肺大泡與肺小泡以及肺囊腫三者由于臨床表現相似,容易混淆,嚴格的區分如下:
肺小泡
肺泡破裂后空氣進入臟層胸膜下間隙,形成的肺小泡(bleb),也稱為胸膜下肺大泡,其為位于臟胸膜與肺實質之間的肺泡外氣腔,并非嚴格意義上的肺大泡。肺小泡的大體特征為:其大小在粟粒狀到3-100px,外壁由臟層胸膜組成,通常多發,基底部肺組織基本正常。多位于上肺尖,也可沿下肺背段的上緣或任何肺葉的邊緣分布。因為臟胸膜的隨意伸展性較差,此型肺大泡不能膨脹的很大,且很易發展成自發性氣胸。
肺囊腫
指位于正常肺組織內的異常含氣囊腔,可為先天性支氣管囊腫(支氣管源性囊腫)或獲得性囊腫。前者是非肺氣腫的先天性含氣囊腔,是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被從喉氣管溝上分隔出來、異常發育成的結構。這種囊腫位于肺或縱隔內,表面覆以纖毛柱狀呼吸道上皮,囊壁含支氣管腺體、結締組織、平滑肌、軟骨等。后天獲得性囊腫是繼發于肺部創傷或感染后殘留的薄壁氣腔,可能是由于外傷后形成了小支氣管的活瓣,使遠端肺組織膨脹、融合成腔,也可因支氣管壁的炎性壞死所致。
實質內肺大泡
指肺實質內形成的異常增大的超過25px 直徑的氣腔,可繼發于肺氣腫。胸片上不一定有弧形線與周圍肺組織清楚分界。最常見于上肺野,肺大泡的氣腔由臟胸膜、結締組織及橫行的細小血管所組成的薄膜包蓋。肺大泡的壁是由結構破壞的肺組織所形成。
查看更多關于肺大泡的診斷方法是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