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高壓的西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19來源:求醫網
1.病因治療:除少數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外,絕大多數肺動脈高壓均屬于繼發性。在肺動脈高壓早期原發病治愈后肺動脈高壓是可逆的。在晚期,原發病控制后肺動脈高壓則相應下降。
2.擴血管治療:藥物治療目的是使患者肺動脈壓下降,心排血量增加,緩解癥狀,增強體力。
(1)直接擴張肺血管平滑肌的藥物:常用藥物有肼屈嗪(肼酞嗪)、硝普鈉、硝酸甘油和長效硝酸酯制劑。
①肼屈嗪:能直接松弛平滑肌,減低外周阻力,減輕心臟后負荷,心排血量增加。其優點:口服與注射效果幾乎相同,長期服用者效果更好,對心臟擴大、二尖瓣關閉不全者用藥后射血分數增加,二尖瓣反流減少,運動后引起增高的肺毛細血管楔壓降低。慢性肺心病患者服藥后不僅心排出量增加,動靜脈氧壓差減少,平均肺動脈壓下降。用法為10~25mg,3次/d,以后遞增至50mg,每6小時1次;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劑量為每次20mg酌情重復,每天不超過200mg為宜。
②硝普鈉:是一種強效、短效、速效、低毒的血管擴張藥,使動脈和靜脈松弛擴張,體循環和肺循環阻力下降,增加心肌灌注及供氧。用法為避免血壓過低,應從小劑量開始,先以15μg/min靜脈滴注,無效時每5~10min增加1次,每次增加5~10μg/min,一般劑量為25~250μg/min,最高劑量300μg/min。因對體動脈壓下降比肺動脈壓下降明顯,作用時間短,必須靜脈給藥,故限制了臨床應用。
③硝酸甘油:是平滑肌強有力的擴張藥,對靜脈作用明顯,肺血管床擴張,肺動脈壓下降。用法為舌下含化,0.3mg/次,根據病情也可靜脈滴注,對伴有冠心病或高血壓的肺動脈高壓效果好。
(2)α受體阻滯藥:常用藥物有酚妥拉明、妥拉唑啉(妥拉蘇林)、酚芐明等,可選擇性阻滯α受體,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肺動脈及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并能緩解支氣管痙攣。
(3)β受體興奮藥:常用藥物如異丙腎上腺素、特布他林(叔丁喘寧)、多巴酚丁胺等。主要作用是興奮心肌,增加心輸出量,支氣管解痙,擴張血管作用較差,故對于支氣管哮喘或喘息型支氣管炎所致肺動脈高壓作用較好。
(4)鈣拮抗藥: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地爾硫卓(硫氮卓酮)、維拉帕米、尼卡地平等,該類藥物能阻滯血管平滑肌細胞膜的Ca2通道而松弛血管平滑肌,從而降低肺血管阻力及肺動脈高壓,還可松弛支氣管平滑肌,降低氣道阻力,改善通氣功能,故對缺氧性肺動脈高壓效果更佳。常用量:硝苯地平l0mg,地爾硫卓30mg,維拉帕米40~80mg,均3次/d。
(5)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遏制藥:卡托普利(巰甲丙脯酸),依那普利(苯丁酯脯酸)等。通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遏制降低其活性,阻斷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使血管緊張素Ⅱ與醛固酮生成減少,周圍血管擴張,阻力減低,長期服用不產生耐藥性。卡托普利(巰甲丙脯酸)常用量25mg,3次/d,最大用量每天不超過150~400mg。
(6)前列腺素:前列地爾(前列腺素E1)、E2(PGF2),依前列醇(前列環素)是一種強烈的外周血管擴張劑,從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另外,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使肺總血管阻力和肺小動脈阻力降低,肺動脈壓降低。
查看更多關于肺動脈高壓的西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