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4來源:求醫網
由于心臟激動的起源或傳導異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變稱之為心律失常,中醫歸屬為“心悸”或“怔忡”,對心律失常的治療需要分型,根據不同的類型進行治療。
1、心虛神怯證
自覺心動悸不寧,膽怯易驚,失眠多夢,易悲欲哭,頭暈,健忘,神疲乏力,舌淡紅,脈弱而結代。養心安神。平補鎮心丹或安神定志丸加減。
2、心氣陰兩虛證
自覺心動悸不寧,氣短,神疲乏力,眩暈,心煩,失眠多夢,汗出,胸悶或有心痛,脈細無力而促或結代。補益心氣、滋補心陰。炙甘草湯加減。
3、心陽(虧)虛證
自覺心動悸不寧,眩暈,心胸憋悶,神疲氣短,畏寒肢冷,面色白,或口唇紫暗,或下肢浮腫,或有心痛,舌質淡,苔白滑,脈弱而促,或結或代。溫補心陽。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味。
4、心脈瘀阻證
自覺心動悸不寧,胸悶,或有心痛如刺,或舌暗或有瘀點,脈弦澀中有結代?;鰧捫?。桃仁紅花煎加減。
5、痰熱擾心證
自覺心動悸不寧,煩躁不寧,失眠,發熱,口渴不欲飲,咳吐黃痰,舌紅,苔黃膩,脈滑而促或結代。清心豁痰,黃連溫膽湯加減。
6、心脾兩虛證
自覺心動悸不寧,神疲乏力,頭暈健忘,食少便溏,面色淡白或萎黃,舌淡嫩,脈弱而結代。補益心脾(氣血)。歸脾湯加減。
7、心熱陰虛證
自覺心動悸不寧,心煩不寐,頭暈,口苦咽干,尿黃便結,舌尖紅少苔,脈細而促或結代,清心養陰。黃連阿膠湯加棗仁、生地等。
查看更多關于心律失常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