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4來源:求醫網
中醫對膽囊癌的治療分為辨證論治、單方驗方治療及針刺治療幾種方法。目前中醫治療膽囊癌大部分是在手術治療之后用藥,或配合化療一起進行。但也有因患者身體狀況不能承受手術,或因不愿接受手術而僅用中藥治療的報道。
1. 辨證論治
臨床上根據患者具體癥狀、體征,辨證分為不同證型。對于瘀滯型、濕熱型及火毒型,以大柴胡湯為主方,隨證加減;而對正氣虧虛型,則以八珍湯合逍遙散加減為主方治療。
1)瘀滯型:
治法:疏肝理氣,降逆止痛
方藥:柴胡10克,黃芩10克,枳殼12克,白芍15克,半夏12克,陳皮6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白花蛇舌草18克,麥芽15克,大黃6克,白術10克。
2)濕熱型:
治法:清熱利濕,舒肝理氣 方藥:柴胡12克,黃芩10克,茵陳15克,大黃9克,半夏12克,郁金10克,金錢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枳殼12克,麥芽12克,梔子10克,陳皮6克,蒼術12克。
3)火毒型:
治法:瀉火解毒,疏肝清熱
方藥:柴胡10克,黃芩10克,大黃9克(后下),枳實10克,山梔10克,石膏30克,茵陳15克,白茅根30克,黃連6克,白芍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麥芽18克。
4)正虛型:
治法:氣血雙補,健脾益腎
方藥:太子參20克,黃芪30克,白術10克,茯苓12克,陳皮6克,黃精12克,雞血藤30克,白芍15克,淫羊藿10克,熟地12克,麥芽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
2. 臨床辨證加減用藥:
熱重加石膏、銀花、板藍根、連翹;
便秘重用大黃,加芒硝、厚樸、萊菔子;
疼痛加木香、川楝子、玄胡索、白芍;
嘔吐加半夏、竹茹、生姜、代赭石、杷葉、藿香、旋覆花、砂仁;
便溏加蒼術、苡米、扁豆、山藥、石榴皮;
瘀血加桃仁、紅花、赤芍、歸尾;
食欲不振加藿香、佩蘭、谷芽、麥芽、山楂、神曲、山藥;
腹脹加萊菔子、大腹皮、砂仁、沉香、厚樸、陳皮、木香。
3. 膽囊癌常用的緩癌中藥: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蚤休、土茯苓、八月札、山豆根、蛇莓、龍葵、雷公藤、藤梨根、水楊梅根、野葡萄根、虎杖、腫節風等。
4. 膽囊癌術后的中醫藥療法
1) 膽囊切除術后,右脅下脹或胃脹,食少口苦,大便秘結,乏力,舌苔黃膩,脈弦,治宜疏肝利膽,清化濕熱。方用大柴胡湯加減,藥用:柴胡10克,制半夏10克,炒黃芩12克,枳實10克,生大黃10克(后下),白花蛇舌草30克,蚤休10克,大葉金錢草30克,廣郁金10克,廣木香10克。
2) 姑息手術后,切開總膽管留置T形管引流,或作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證見鞏膜皮膚黃疸,右脅下脹痛,局部可觸及腫塊,大便秘結,或呈陶土色,口苦口粘,食少惡心,舌苔黃膩,脈弦數。治宜疏肝軟堅,清化濕熱。方用大柴胡湯合大黃蟄蟲丸加減。藥用:柴胡10克、制半夏10克、黃芩10克、廣木香10克、枳實10克、廣郁金10克、茵陳30克、蟄蟲10克、桃仁10克、水蛭6克、白花蛇舌草30克,虎杖12克、生大黃10克(后下)。若膽道繼發感染,證見高熱不退,加龍膽草12克,黃連10克,梔子10克。
3) 對高齡患者膽囊癌廣泛轉移,正氣虛損,陰液耗損,消瘦惡病質,倦怠乏力甚或臥床不起,午后低熱,口干食少,黃疸晦暗,糞如陶土,尿赤,右肋下可觸及腫塊,舌紅無苔,脈細數,治宜益氣育陰,清化祛瘀。藥用:太子參12克、北沙參10克、麥冬10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川石斛12克、白術10克、枳實10克、茵陳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見穿15克、地鱉蟲10克、桃仁0克、赤芍12克、生大黃10克(后下)、廣郁金10克。
5. 單方驗方:
1) 利膽緩癌湯:
虎杖30克,金錢草30克,茵陳15克,木香6克(后下),大黃9克(后下),枳殼15克,黃芩6克,白花蛇舌草30克,麥芽15克,每日一劑,清水煎服。
2) 解毒緩癌方:
白花蛇舌草30克,石見穿12克,蒲公英15克,金錢草20克,梔子10克,郁金10克,枳殼12克,柴胡9克,元胡12克,白茅根18克,每日一劑,清水煎服。 3) 平消膠囊(西安正大制藥有限公司制)
每次4-8粒丸,每日三次。功能:活血化瘀,止痛散結,清熱解毒,扶正祛邪。對膽囊癌等消化道腫瘤有緩解癥狀、縮小瘤體、遏制癌瘤生長、提高免疫水平、延長患者生命的作用。
4) 回生膠囊(西安愛民制藥公司)
每次2粒,每日三次。功能:扶正祛邪,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直接抑殺癌細胞,增加細胞免疫功能,阻斷病理性胸腺萎縮,防治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
6. 針刺療法
1) 體針:取陽陵泉、足三里、膽囊穴、中脘、丘墟、太沖、膽俞為主穴;痛劇加合谷;高熱加曲池;惡心嘔吐加內關。用深、強刺激手法,每日1-2次,留針半小時,用電針更佳。
2) 耳針:取交感 、神門、肝、膽為主穴;出現休克者取涌泉、足三里、人中、十宣穴;或耳針取皮質下、內分泌、腎上腺等穴。
3) 膽囊癌疼痛劇烈者,采用穴位封閉療法,用維生素B12500毫克、維生素B1100毫克、2%利多卡因3毫升混合,取足三里、陽陵泉穴封閉。
4) 冰蟾皮穴位貼敷:用于止痛。藥用鮮蟾皮(摘除時盡量不破壞毒腺)、冰片、大蒜(以獨頭蒜為佳);方法:大蒜橫切,用其截面涂擦痛點及膽俞穴,以蒜汁均勻一層為度,面積直徑約5-6厘米。再將冰片研末,均勻地撒在蟾皮表面(每個蟾皮撒冰片1克左右),然后將冰蟾皮外敷于涂有蒜汁的部位,用紗布外敷,膠布固定,日2次。
查看更多關于膽囊癌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食管腫瘤可以并發哪些疾病?
- 食管腫瘤會并發哪些疾病
- 食管腫瘤可以并發哪些疾病?
- 口咽良性腫瘤疾病概述
- 跟食管腫瘤容易混淆的疾病
- 有多少疾病容易與食道腫瘤混淆?
- 食管腫瘤應與哪些疾病相鑒別!
- 食道腫瘤會由哪些疾病發展而來?
- 泌尿系疾病健康知識一——腎盂輸尿管腫瘤
- 淋巴癌是一種什么樣的腫瘤疾病呢
- 關于發布《疾病管理基本數據集第6部分:腫瘤病例管理》等4項強制性行業標準的通告(衛通〔2012〕11號)
- 乳腺纖維瘤是女性最多見的乳腺疾病,是一種良性腫瘤。由于乳腺纖維瘤易復發,因此很多女性對此十分頭疼,下面吉林白城博愛醫院的專家會做詳細介紹,希望對患者有所幫助。 吉林乳腺病醫院醫院婦科專家稱,手術切除是治療乳腺纖維瘤的惟一有效辦法。手術前大夫通常均會告訴患者術后腫瘤有復發的可能,其實“復發”并不是真正的復發,可能存在下列兩種情形: 1、乳腺其它位置新產生的腫瘤。一般說來,乳腺纖維腺瘤均有包膜,為
腫瘤科疾病
- 多發性骨髓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軟組織肉瘤
- 腫瘤與疼痛
- 肺癌
- 食管癌
- 食管良性病變
- 淋巴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腫瘤與疼痛
- 軟組織肉瘤
- 直腸癌
- 腫瘤疾病
- 肺癌
- 甲狀腺癌
- 食管癌
- 縱隔腫瘤
- 垂體腺瘤
- 脊髓腫瘤
- 顱內腫瘤
- 泌尿系腫瘤疾病
- 軟組織肉瘤
- 胸主動脈瘤
- 乳腺癌
- 乳腺纖維腺瘤
- 肝癌
- 肝血管瘤
- 胰腺癌
- 婦科腫瘤
- 小兒血液腫瘤
- 小兒腫瘤
- 小兒骨腫瘤
- 眼眶病眼腫瘤
- 骨腫瘤
- 脊柱腫瘤
- 鼻咽癌
- 口腔頜面腫瘤
- 皮膚腫瘤
- 腎癌
- 前列腺癌
- 膀胱癌
- 黑色素瘤
- 間質瘤
- 宮頸癌
- 骨癌
- 膠質瘤
- 腦動脈瘤
- 聽神經瘤
- 垂體瘤
- 顱咽管瘤
- 腦瘤
- 子宮癌
- 淋巴癌
- 卵巢癌
- 血管瘤
- 脂肪瘤
- 胰腺腫瘤
- 陰莖癌
- 賁門癌
- 腦膠質瘤
- 脂肪肉瘤
- 肺腺癌
- 肉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舌癌
- 錯構瘤
- 骨瘤
- 軟骨瘤
- 甲狀腺腺瘤
- 骨巨細胞瘤
- 軟纖維瘤
- 神經膠質瘤
- 頸部血管瘤
- 軟組織腫瘤
- 外陰腫瘤
- 非骨化性纖維瘤
- 殘胃癌
- 早期乳腺癌
- 輸尿管腫瘤
- 漿細胞瘤
- 食管平滑肌瘤
- 中耳癌
- 小腸腫瘤
- 膽囊腫瘤
- 骨髓瘤
- 骨樣骨瘤
- 皮膚纖維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蔓狀血管瘤
- 小兒血管瘤
- 腦垂體腺瘤
- 腎盂癌
- 睪丸腫瘤
- 胸腺癌
- 炎性乳腺癌
- 鼻血管瘤
- 腸癌
- 腸腫瘤
- 唇癌
- 大腸癌
- 膽管癌
- 膽脂瘤
- 腹部腫塊
- 睪丸癌
- 結直腸癌
- 口腔癌
- 淋巴管瘤
- 鱗狀細胞癌
- 毛囊瘤
- 腦血管瘤
- 尿道癌
- 氣管腫瘤
- 上頜竇癌
- 腎錯構瘤
- 腎腫瘤
- 嗜鉻細胞瘤
- 外陰癌
- 外陰浸潤性鱗癌
- 外陰平滑肌肉瘤
- 外陰乳頭狀瘤
- 外陰脂肪瘤
- 胃平滑肌瘤
- 纖維肉瘤
- 心臟內粘液瘤
- 星形細胞瘤
- 胸腺瘤
- 胸腺囊腫
- 牙齦癌
- 牙齦瘤
- 眼部腫瘤
- 胰腺囊腫
- 陰道癌
- 尤文氏肉瘤
- 原位癌
- 粘液表皮樣癌
- 蛛網膜囊腫
- 胃腸道癌
- 胃惡性淋巴瘤
- 胃畸胎瘤
- 腸系膜動脈瘤
- 腸系膜囊腫
- 腸系膜腫瘤
- 腸血管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