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斜弱視的中醫治療
時間:2015-03-24來源:求醫網
小兒弱視——中醫對策
今天的孩子,營養水平大大高于他們的父輩,然而視力卻遠不及他們的長輩。
據衛生部、教育部聯合調查,目前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生率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人數居世界之首!以近視為主的視力低下發病率在小學為25%-35%,在中學為40%-50%,到大學則達到75%-85%。
作為博大精深的祖國傳統醫學,通過幾十年的潛心研究,逐漸摸索出了針灸治療近弱視的規律,總結了一套獨特的治療秘技,讓弱視兒童恢復健康。
傳統療法3秘技
秘技一 獨具特色的穴位處方
操作方便,所有穴位均不在眼周部,治療期間不影響面部美觀。
穴位
在傳統針灸治療方法中,眼周穴位是最常用的,但眼周穴位因毛細血管過于豐富,也是最危險的。即使再小心、臨床經驗再豐富,治療時也經常會刺破眼周毛細血管,造成血腫的現象,俗稱“五眼青”。雖然幾天后就能消除,但卻增加了兒童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影響了美觀,增加了兒童的不配合度,嚴重影響了療效。
不在眼周部選穴的特點,使家長和兒童都非常容易接受,也使臨床操作具有了簡便性的特點。
耳穴
用膠布固定“王不留行”的中藥藥籽,這些藥籽呈小圓球形,與耳部穴位大小相應,按壓這些小藥籽可對耳部穴位起到物理性刺激,這種治療方法稱為“耳穴貼壓”。
秘技二 梅花針——看起來不是針灸的針灸
這種針由針柄和針頭兩部分組成,外觀看起來像一把小錘子,小巧、可愛,一點也沒有想像中對針的恐懼感。在針頭上,梅花狀排列著七個小針尖。治療時,醫生利用腕力將梅花針的針柄做上下有節奏的彈擊,使七星針頭平穩地落在患兒的皮膚上,專業術語稱為“扣刺”。當針扣刺到皮膚時,針尖不會刺破皮膚,而是受阻彈起,只在皮膚表面留下幾個小小的白色壓痕。當治療完成時,局部皮膚僅會充血發紅,而患兒也僅會感到有輕微的刺痛感,好像蚊子叮、螞蟻咬。正因為如此,這種針又稱為“皮膚針”。
秘技三 秘制藥液
秘制專門用于近弱視治療的“活血增視液”,采用多種名貴中藥材泡制而成,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增視的功能,每次治療時,都要在梅花針扣刺的穴區局部進行涂搽,然后通過梅花針的輕微扣刺,使局部血運加強,促使藥物快速吸收。
同時還對普通的耳穴貼壓藥籽進行了秘方泡制,制成了“活血增視丹”,使普通的耳穴貼壓不僅具有物理刺激的作用,還具有一定的藥物刺激作用,從而增加了療效。
查看更多關于小兒斜弱視的中醫治療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