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的中醫治療
時間:2015-03-24來源:求醫網
(一)內服方藥
1.基本方藥:(1)龍膽瀉肝湯:龍膽草12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柴胡l0克、生地黃10克、澤瀉10克、木通6克、當歸1克、甘草6克。本方適用于肝經實火上逆者。(2)當歸蘆薈丸:當歸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蘆薈10克、青黛10克、黃柏10克、大黃8克、木香6克、麝香0.3克(沖服)。本方適用于肝經實火兼胃腸燥實者。(3)丹梔逍遙散加減:丹皮10克、梔子10克、當歸1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龍膽草10克。本方適用于肝郁血虛,久郁化火者。以上方藥,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溫,分2~3次服,每日1~2劑。
2.加減變化:若耳鳴,耳聾,心煩多夢者,基本方(1)加香附10克、川芎10克;若出血吐衄,血色鮮紅者,加犀角3克(沖服)、丹皮10克、赤芍10克。若失眠,夜不能寐,易于驚恐者,基本方(2)加知母10克、柏子仁10克、遠志1D克;若吞酸,嘈雜,暖氣,兩脅或胃脘灼痛,口干而苦者,加服左金丸,每日3次,每次6克;若狂躁不安,大便秘結,脈滑數者,加青礞石20克(先煎)、沉香6克、芒硝15克(沖服)。心煩易怒者,基本方(1)加竹葉10克、蓮子心10克;頭脹痛甚者,加菊花10克;脅痛者,加金鈴子10克;胸悶太息者,加瓜萎皮15克、枳實10克。
(二)外敷藥物
1.黃連清肝露:人乳調黃連末涂碗底,點艾于地,覆碗薰之,以焦黑為度,飯上蒸過,清水調,隔紙透出黃水,取點患處。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2.用冷毛巾敷頭部,用于本證之頭痛。
(三)灌腸療法
1.大黃、黃連、黃苓各1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腸20~30分鐘,每日1次,連用3~5天。2.大黃15克、龍膽草1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腸20~30分鐘,每日1次,連用3~5天。
(四)飲食療法
1.飲食適宜,防止暴飲暴食,忌辛辣刺激之品及過量飲酒,多食蔬菜瓜果。
2.吐血時宜暫禁食,或給予流質、半流質飲食,少吃多餐,飲食不宜過熱。
3.食療方:(1)決明子粥:炒決明子10~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或加白菊花10克。先把決明子放入砂鍋內炒至微有香氣取出,待冷后煎汁或與白菊花同煎取汁,去渣,放入粳米煮粥將熟時,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服用,5~7天為l療程。適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2)梔子仁粥:梔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將梔子仁碾成細末,先煮粳米為稀粥,待粥將成時,調入梔子末,稍煮即可。2~3天為1療程,每日分2次服用。適用于肝火上炎之頭痛,脅痛。
查看更多關于肝火的中醫治療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