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牛病(牛腦海綿狀病、痙攣性假性硬化)
瘋牛病常見的臨床癥狀
瘋牛病發生在25~78歲,平均58歲,男女均可罹患瘋牛病,但近年英國,法國報告的新變異型瘋牛病,發病年齡較經典型為輕,平均26歲,本病大部分為散發性,15%為家族遺傳性,另有部分為醫源性,醫源性或感染性瘋牛病見于應用被污染的腦深部電極,角膜移植,死后從垂體提取的生長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注射,以及硬腦膜移植等,據文獻報告,這種醫源性瘋牛病已超過300例,盡管其潛伏期可長達5~20年。
1.瘋牛病臨床表現大致可以分為以下3個時期
(1)初期:主要表現為乏力,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抑郁不安,記憶困難等,此期易錯誤診斷為神經癥或輕度抑郁病,有時尚伴有頭痛,頭重,眩暈,視力模糊或共濟失調等神經癥狀。
(2)中期:亦稱癡呆-肌陣攣期,此期記憶障礙尤為突出,甚或外出找不到家門,迷路,人格改變,直至癡呆,有的伴有失語,失認,失行,四肢肌體力增高,腱反射亢進,Babinski征往往陽性,有的出現多動或癲癇發作,輕偏癱,視力障礙,小腦性共濟失調,肌強直等,少數病例也可出現肢體肌肉萎縮,此期約2/3患者出現肌陣攣。
(3)晚期:呈現尿失禁,無動性緘默或去皮質強直,往往因褥瘡或肺部感染而死亡,CJD患者85%于發病后1年死亡,少數可于發病后3周以內或長至8年以上死亡。
最近兩年,英國,法國共發現52例散發型瘋牛病,其發病年齡,臨床表現以及病理所見等,與傳統的或經典的瘋牛病有很大的不同,稱此為新變異型瘋牛病,臨床特征是:
(1)發病年齡輕,平均26歲±7歲;
(2)**癥狀多為精神異常和共濟失調;
(3)精神異常包括焦慮,憂郁,孤僻,萎靡等;
(4)記憶障礙較突出,晚期發展為癡呆;
(5)多有肌陣攣發作;
(6)腦電檢查時,不出現周期性同步放電;
(7)感覺異常較少見;
(8)晚期有錐體束征或錐體外系損傷征象。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 友情鏈接:
- 瘋牛病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