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切勿過度治療
時間:2015-02-01來源:求醫網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科的一種常見病。以血小板明顯減少、皮膚粘膜甚至臟器出血為主要表現,目前治療多以免疫遏制治療為主。但是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能碰到這種患者,一定要追求血小板提高到正常人的水平,這種態度是不可取的。
一線治療:糖皮質激素;
二線治療:脾臟切除;
緊急治療:輸注血小板,靜脈應用丙種球蛋白;
其他治療:大劑量丙種球蛋白,環磷酰胺,長春新堿,硫唑嘌呤,達那唑,環孢素A,霉酚酸脂(驍悉),大劑量維生素C,美羅華(CD20單克隆抗體),血漿置換等。
臨床經常發現,許多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雖經多種方法治療,血小板數值仍達不到正常,患者也認為血小板數必須在100×109(10萬)以上,尤其一些用激素有效的,大劑量用激素,血小板就可正常,激素一減量,血小板就降至正常以下,患者就很著急。
大劑量用激素,副作用較大,有些患者甚至不能耐受,而自行停藥或快速減量,造成血小板忽上忽下,很不穩定,反而更易耐藥,療效更差。其實血小板減少的主要危害是出血,輕則皮膚粘膜出血,重則內臟出血。而我們的治療目的能使血小板維持在安全水平,即不出血就可以,而不必單純追求血小板數值達正常。
查看更多關于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切勿過度治療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