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暫無)
心源性休克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心肌收縮力極度降低呆導致心源性休克:
包括大面積心肌梗死,急性暴發性心肌炎(如病毒性,白喉性以及少數風濕性心肌炎等),原發性及繼發性心肌病(前者包括擴張型,限制型及肥厚型心肌病晚期;后者包括各種感染,甲狀腺毒癥,甲狀腺功能減退),家族性貯積疾病及浸潤(如血色病,糖原貯積病,黏多糖體病,淀粉樣變,結締組織病),家族遺傳性疾病(如肌營養不良,遺傳性共濟失調),藥物性和毒性,過敏性反應,心肌遏制因素(如嚴重缺氧,酸中毒,藥物,感染毒素),藥物(如鈣通道阻滯藥,β受體阻滯藥等),心瓣膜病晚期,嚴重心律失常(如心室撲動或顫動),以及各種心臟病的終末期表現。
心室射血障礙導致心源性休克:
包括大塊或多發性大面積肺梗死(其栓子來源包括來自體靜脈或右心腔的血栓,羊水栓塞,脂肪栓,氣栓,癌栓和右心心內膜炎贅生物或腫瘤脫落等),乳頭肌或腱索斷裂,瓣膜穿孔所致嚴重的心瓣膜關閉不全,嚴重的主動脈口或肺動脈口狹窄(包括瓣上,瓣膜部或瓣下狹窄)。
心室充盈障礙:
包括急性心包壓塞(急性暴發性滲出性心包炎,心包積血,主動脈竇瘤或主動脈夾層血腫破入心包腔等),嚴重二,三尖瓣狹窄,心房腫瘤(常見的如黏液瘤)或球形血栓嵌頓在房室口,心室內占位性病變,限制型心肌病等。
混合型:
即同一心源性休克病人可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原因,如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室間隔穿孔或乳頭肌斷裂,其心源性休克的原因既有心肌收縮力下降因素,又有心室間隔穿孔或乳頭肌斷裂所致的血流動力學紊亂,再如風濕性嚴重二尖瓣狹窄并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風濕活動時引起的休克,既有風濕性心肌炎所致心肌收縮力下降因素,又有心室射血障礙和充盈障礙所致血流動力學紊亂。
心臟直視手術后低排綜合征:
多數心源性休克病人是由于手術后心臟不能適應前負荷增加所致,主要原因包括心功能差,手術造成對心肌的損傷,心內膜下出血,或術前已有心肌變性,壞死,心臟手術糾正不完善,心律失常,手術造成的某些解剖學改變,如人造球形主動脈瓣置換術后引起左室流出道梗阻,以及低血容量等導致心排血量銳減而休克。
- 友情鏈接:
- 心源性休克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