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熱病(土拉菌病)
不同類型兔熱病的癥狀表現
本病臨床特征通常分下述6型:
(1)潰瘍腺型兔熱病:此型最常見,約占50%~80%,一般癥狀同前,大多為輕癥,少數嚴重者表現有毒血癥。
(2)腺型兔熱病:約占兔熱病患例的10%~15%,細菌雖多由皮膚侵入,但并不出現皮膚原發性病灶,主要是淋巴結腫大與發熱,一般全身癥狀輕微。
(3)眼腺型兔熱病:病原體侵入眼結膜而致結膜炎,局部明顯充血,眼瞼水腫,出現畏光,流淚及弱視等癥狀,嚴重者角膜可出現潰瘍導致失明,耳前腺和頸部淋巴結可見腫大。
(4)咽腺炎型兔熱病:以滲出性咽炎為多見,扁桃體上出現假膜和膿點,頸部淋巴結常見腫大,吞咽運動發生障礙,出現高熱,病情嚴重者可因氣管梗阻而致死,多發于兒童。
(5)胃腸型:常呈急性發作,體溫升高,伴有痙攣性腹痛和水瀉,偶可引起腹膜炎,嘔血,黑糞等。
(6)傷寒型兔熱病:通常無原發病灶和局部淋巴結腫大,病菌進入血流而引起敗血癥,故全身中毒癥狀嚴重,臨床與傷寒頗相似,有時可并發胸膜,肺部的嚴重感染以及腹瀉,未經治療者病死率可達30%。
(7)肺型兔熱病:出現上呼吸道卡他癥狀,咳嗽,氣促,咳痰及胸骨后鈍痛,重者伴有嚴重毒血癥狀。
兔熱病起病急驟,體溫迅速上升達39~40℃,全身乏力,畏寒,頭痛,背痛,全身肌痛,繼而病情發展,出現譫妄,昏睡,煩躁不安等急性全身中毒癥狀,患者體溫升高持續2~5天,隨之緩解1~3天,徐緩下降,細菌侵入部位的局部淋巴結首先有痛感,2天內皮膚呈現原發性病灶,多發于手或手指,開始呈紅丘疹,繼而發生膿皰,破潰后,形成中心性壞死,逐漸變成邊緣較硬的潰瘍,腫大的局部淋巴結,亦可破潰,病程一般持續3~4周,恢復緩慢,約需2~3個月或更長。
- 友情鏈接:
- 兔熱病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