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患者該如何進行日常保健
時間:2015-02-02來源:求醫網
1、溫水浴療:給左上肢做局部溫水浴,水溫從37℃開始,逐漸開始42℃,使局部末梢血管和冠狀動脈反射性擴張,改善冠脈循環。
2、上午吃藥,下午鍛煉:心臟病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由心肌缺血和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臟病急發率和猝死率,以上午6—12時最高,尤其是睡醒后頭3個小時心臟最容易“鬧事”。專家們稱這段時間為心臟病發病的“清晨峰”,可運用這一生物節律掌握用藥時間。每天服用 1—2次能緩解發作癥狀的藥物建議在清晨和午睡前服用。
心臟活動的節律也為心臟病入選擇鍛煉時間提供了科學依據。即使在常規生活狀態下,上午6—12時心臟仍易出現缺血損傷和心律失常。那么,在這段時間進行能加重心臟負荷的體育運動顯然不合適,所以對心臟病人來說,最適宜運動月—相對安全的鍛煉時間是下午。一般來說,心臟病人應做力所能及的體育強煉,如散步、體操、慢跑等,這樣可增強心腦功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和建立側支循環。鍛煉要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切忌操之過急。
3、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心臟病患者要特別注意有無高血壓病、糖尿病等。這些病都是和心臟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的,—旦發現就應和醫生密切聯系,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治療,以控制其進展。
查看更多關于心臟病患者該如何進行日常保健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