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灰指甲要做哪些檢查
時間:2015-10-22來源:求醫網
診斷是否為灰指甲時,取甲表面、甲下碎屑、甲組織進行真菌鏡檢常可發現真菌菌絲和孢子,可以協助診斷,但不能確定致病菌種;將上述組織置于培養基進行培養,經過2-4周,可分離出致病真菌,這樣有利于制定治療方案。病理檢查發現菌絲和孢子時可確診,為診斷甲真菌病的金標準,注意病理檢查時同時做真菌培養。下面我們來看看關于“診斷灰指甲要做哪些檢查”的相關介紹。
一、真菌的分離與鑒定
真菌的分離與鑒定是對真菌進行分離培養然后根據菌落的特征和鏡下形態,結構以確定菌種。必要時通過生化反應、鑒別試驗、動物接種等方法,以明確菌種。嚴格無菌操作,避免污染,在培養期間,如發現污染菌生長,應立即轉種。接種后的第二天開始逐日觀察,并記錄生長情況。培養陽性可確立診斷。陰性者需培養3周方可發報告。檢查過程如下:
1.分離培養
(1)試管法:用無菌操作的方法,將采集的標本接種于葡萄糖蛋白瓊脂(SDA)培養基斜面上,每個斜面接種3~4處,輕輕劃破,置22~25℃溫箱連續培養1~3周,做好觀察記錄。
(2)小培養:先備好無菌玻璃平皿內有彎曲玻棒和載玻片,用無菌小刀將SDA培養基切成1cm2方塊,放入無菌平皿內的載玻片中央,接種菌種后,取一片無菌蓋玻片放在接種好的方塊瓊脂基上,平皿內放上無菌潮濕棉球,放入22~25℃溫箱,待有生長后,取出蓋玻片,并反覆在玻片上,乳酸棉藍染色鏡下觀察。
2.菌種鑒定
根據菌種的形態、大小、結構、邊緣、顏色、生長速度、表面性質、下沉現象及鏡下的形態,確定菌種必要時,用鑒別培養基、生化試驗等方法進行鑒定。
二、真菌培養檢查
真菌培養檢查是對真菌進行培養并對真菌的菌屬進行鑒定,進而對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的方法。檢查前禁忌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吃對皮膚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檢查過程如下:
1.采集標本:體表真菌的標本有毛發、皮屑、甲屑、痂等,標本在分離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深部真菌的標本可根據情況取痰、尿液、糞便、膿液、口腔或陰道分泌物、血液、腦脊液、各種穿刺液和活檢組織,采集標本應注意無菌操作。
2.培養檢查:可提高真菌檢出率,并能確定菌種。標本接種于葡萄糖蛋白胨瓊脂培養基上,置室溫或37℃培養1~3周。必要時可行小培養協助鑒定。菌種鑒定常根據菌落的形態及顯微鏡下形態判斷。對某些真菌,有時尚需配合其他鑒別培養基、生化反應、分子生物學方法確定。
查看更多關于診斷灰指甲要做哪些檢查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