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中醫風濕病醫院位于貴陽市南明區油榨街281號,總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病床位百余張,是一所經衛生主管部門批準,從管理、服務、設備配備上... [ 詳細 ]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臨床癥狀?
時間:2019-08-07 15:33來源:求醫網
類風濕性關節炎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家里有老人的,都知道長輩很容易會得這種病,有些一上年紀就會腰疼腿疼的。事實上,很多人不能夠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初期采取有效的措施,導致了這種疾病發展到后期,到最后的治療階段就會引發很多并發癥。那么,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明顯癥狀呢?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有以下癥狀:
1)其突出的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2)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3)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后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腱) ,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關節炎的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周圍神經病變、眼病變、動脈炎等。
4) 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并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常長達1小時以上 。最為常見的關節畸形是腕和肘關節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斜和呈“天鵝頸”樣及鈕孔花樣表現。重癥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并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關節癥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濕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
由此可知,所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并非只是關節發生了炎癥病變,而是全身性的廣泛性病變,對人體的危害性極大。
類風濕性關節的癥狀表現:
(1) 關節疼痛與壓痛
絕大多數患者是以關節腫脹開始發病的。腫脹是由于關節腔內滲出液增多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癥改變而致,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性腫大,手指近端指關節的梭形腫脹是類風濕患者的典型癥狀之一。關節疼痛的輕重通常與其腫脹的程度相平行,關節腫脹愈明顯,疼痛愈重,甚至劇烈疼痛。
(2) 關節腫脹
凡受累的關節均可出現腫脹,關節腫脹提示炎癥較重。典型的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性腫大,例如近端指間關節的梭形腫脹。關節腫脹在四肢小關節最易檢查出來,而肩髖等大關節腫脹卻不易發現。
(3) 晨僵
95%以上的患者有關節晨僵。晨僵是指病變關節在夜間靜止不動后,,晨起時出現較長時間的受累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晨僵常是關節受累的第一個癥狀,大多出現在關節疼痛之前,病情嚴重時全身關節均可出現僵硬感。起床后經活動或溫暖后晨僵癥狀可減輕或消失。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發冷和麻木感。
(4) 關節摩擦音
類風濕性關節炎癥期,運動關節時檢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細小的捻發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關節為典型,此表明關節存在炎癥。有的關節炎癥消退后,活動關節可以聽到或觸到嘎嗒聲響,這在指和膝關節、髖關節最明顯,可能是類風濕伴有骨質增生所致。
以上這些都是在疾病發生的初期有較為明顯特征的癥狀,能夠明顯發現,因而能夠在初期進行有效的遏制,使其不會進一步惡化,到最后導致無法痊愈。事實上,只要能夠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樣就能夠在初期對癥下藥,因病制宜,這樣的話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將不再是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