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設有普通精神科、臨床心理科、精神病康復科、老年精神病科、心身醫學科、精神病中西醫結合科、... [ 詳細 ]
給自己和孩子的心理放個假
時間:2013-02-21 17:27來源:求醫網
又迎來了難得的同學聚會。除了興致勃勃地談論工作、學習和生活外,大家聊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幾年不見,同學們的孩子都長大了,煩惱也隨之而來。大家一致認為: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不愁吃不愁穿又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同時他們又太脆弱了,尤其是在面臨挫折時,輕者沮喪哭泣,重者情緒失控。平時學習緊張,一切都由著孩子的意愿,輕易不去“招惹”他們。現在正值暑假,但又不知如何與孩子溝通,大家讓從事心理工作的我講講相關的問題。我向大家講了以下幾點:
1.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雖然現在的孩子有優越的生活條件和生長環境,但他們承受的壓力也是巨大的。目前,學習的競爭十分激烈,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使得學生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每一次考試,學生都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和同學的冷眼,以致產生焦慮煩躁情緒。而在與家長、老師和同學的交往過程中,這種不良情緒就會宣泄出來。所以,不要一味埋怨孩子發脾氣,應該盡可能給孩子減壓,引導孩子合理發泄不良情緒。
2.家長、孩子要同時減壓。孩子的壓力除了來自于學校外,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家長。家長們常喜歡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相比較。自家的孩子好,自然會沾沾自喜。自家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好,一頓罵是免不了的,更慘的是今后會對孩子更加苛刻,使孩子緊張、反感。
家長對孩子有較高的期望值無可厚非,雖然父母主觀上不想給他們增加負擔,平時也不斷地向孩子強調:“沒關系,別緊張,你只要認真學習就行了?!钡^高的期望,過分的關愛,無形中給他們增加了心理負擔,使他們覺得如果學習不好就對不起父母,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
3.應用有效的減壓方法。多和孩子溝通,但不要反復講述功課。應該和孩子談談學校的奇聞軼事,電影、電視的動人情節,時尚音樂的感人之處,盡量使孩子在學習之余處于閑暇的狀態,使他們的身心盡可能地放松。
4.引導學生合理發泄不良情緒。由于學生發育尚未成熟,情緒不太穩定,所以他們遇到挫折時,經常會以發脾氣、大聲喧嘩來發泄。家長應理解這一特點,為他們鋪設合理發泄的渠道。一是讓他們盡情傾訴,講出自己的不滿和不理解之處。二是引導其情緒轉移,用積極情緒代替消極情緒。三是音樂撫慰,優美、輕柔、舒緩的音樂往往能使煩躁、焦慮的情緒調整過來。四是全家人到大自然中,讓孩子們放聲歌唱、振臂高呼,從而發泄不良情緒。
聽了我的講述,同學們都表示回家好好和孩子溝通,給自己和孩子的心理放個假。